|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后的疗效观察 |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虽然ITP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证明本病的发生与体内存在破坏血小板的抗体有关。这种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大多数为PAIgG。合成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器官在脾脏。
ITP血小板相关抗体的Fab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后,抗体IgG分子的Fc附着在血小板表面,附有C3b的血小板可与肝脏中巨噬细胞的C3b受体结合。以上反应均可引起附有PAIgG的血小板被吞噬和破坏,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血小板显著减少。ITP血小板的破坏必须存在3种物质基础:即抗原(血小板)、抗体和巨噬细胞。此外,还应有充分的时间使机体对抗原接触、致敏、产生抗体和结合,最后才有巨噬细胞对有抗体结合的血小板进行吞噬。破坏ITP血小板的主要器官有脾脏、肝脏和骨髓,其中脾脏破坏血小板的作用最为重要。因为脾脏可产生高浓度的抗体,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并能阻留体内约1/3以上的血小板。
糖皮质激素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主要有3:① 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② 阻断巨噬细胞吞噬已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③ 使毛细血管脆性降低,出血时间缩短。一般ITP经糖皮质激素治疗5~10 d可出现明显疗效。若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0 d以上效果仍不理想,说明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通过观察和对比5例难治性ITP脾切除前后的血象变化,统计学处理有着显著意义,同时亦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对符合脾切除适应证的难治性ITP进行脾切除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因为摘除脾脏可以减少抗体的产生和血小板的破坏,以达到改善和缓解病人症状和体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宋艳秋,刘忠民.应用丙种球蛋白结合脾切除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0,2:121123.
[2] 张 辉,张玉碧,谢米娜.脾动脉灌注长春新碱联合脾栓塞治疗ITP 21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5:558559.
[3] 张 峰,侯 明.美罗华治疗慢性难治性ITP[J].血栓与止血学,2004,1:3537.
[4] 赖国涛.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26:93.
[5] 段绍斌,樊晓静,吾买尔江·买买提,等.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8:84684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超敏C 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 下一个医学论文: 缓冲剂在凝血仪内的摆放位置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