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特点分析 |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14例,分为糖尿病组42例、糖耐量减低组26例和糖耐量正常组46例。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图有关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间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短轴缩短率(FS)、左房内径(LA)、左室内径(LV)、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D)、主动脉根部直径(AO DIA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合并冠心病时,左室功能明显减退。
【关键词】 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
糖尿病(DM)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DM患者80%死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其中3/4死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发生率高[1]。本文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14例,分为三组: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和糖耐量正常组,分析超声心动图各参数,探讨三组间超声心动图各参数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象选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14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年龄40~88岁,平均(68.6±10.4)岁,伴有高血压病30例,收缩压平均(138.3±23.3)mmHg,舒张压平均(85.6±12.3)mmHg;糖耐量减低患者26例,年龄55~86岁,平均(69.0±9.4)岁,伴有高血压病16例,收缩压平均(139.3±21.3)mmHg,舒张压平均(83.4±13.1)mmHg;糖耐量正常患者46例,年龄40~84岁,平均(65.2±11.3)岁,伴有高血压病33例,收缩压平均(136.4±21.1)mmHg,舒张压平均(85.0±11.3)mmHg。
1.2 诊断标准:①糖尿病(DM):既往有明确的2型DM史或本次入院后按1999年WHO规定的DM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11.1mmol/L)诊断为DM。②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浆血糖<6.1mmol/L(100mg/dL),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葡萄糖介于7.8~11.1mmol/L(140~200mg/dL)之间。③冠心病:所有患者均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为主要血管,至少2个正交投照体位造影发现主要血管狭窄直径>50%,诊断为冠心病;依照上数动脉的受累数量,可诊断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
1.3 超声检查方法:应用惠普HP 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25~3.5MHz,各房室径、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D)测定取胸骨左缘心脏长轴。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三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三组间年龄、BMI、吸烟年限、高血压年限、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三组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见表2。糖耐量正常组以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为主,而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组冠状动脉以双支、三支病变为主,但是,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组超[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高表达及血小板CD62P高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 1 微球蛋白相关因素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