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高表达及血小板CD62P高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
|
讨论
CD40L也称gp39、CD154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含261氨基酸残基,其三维结构类似于肿瘤坏死因子a(TNF_α),属于TNF家族细胞因子。CD40L主要表达于成熟的活化CD4+T细胞,除了T细胞,CD40L也表达于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非造血系统起源的内皮细胞等[2]。正常的动脉没有CD40L,仅在内皮细胞有少量CD40L表达,人类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D40与CD40L,二者在斑块的肩部,即斑块与正常动脉交界处最多,由于肩部是不稳定斑块最容易破裂的地方,因此,CD40、CD40L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存在AS斑块的细胞可通过CD40、CD40L这一对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导致自身活化,表达和分泌一些有利于免疫反应发生,炎症反应,血凝和血板形成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及酶类[3],从而促使斑块破裂引起ACS的发生。
炎症促使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破损,继发血小板活化与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Heen等[4]于1998年首次报道,健康人血小板在体外诱导活化后,数秒钟内即可在其表面表达CD40L,国内张菲斐等报道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过度激活的同时,其表面CD40L分子表达也显著高于SA患者及对照组,并达到健康人血小板在体外中等浓度ADP,凝血酶诱导时CD40L的表达水平。
CD62P是一种分子量为140KD的膜糖蛋白,定位于血小板的α_颗粒和内皮细胞棒管状小体内。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增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LDL又易被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氧化,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CD62P在内皮细胞粘附,这种粘附可被CD62P单抗阻断,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就有CD62P的参与[5],另有研究表明,在血栓疾病发病时,血小板CD62P显著升高,可作为血栓疾病的病情监测和评价血栓前状态的有效指标,血小板激活在冠心病的血栓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发现ACS患者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L水平及血小板CD62P含量明显高于SA及NC组,表明CD40L作为重要的炎症信号通路的配体,CD62P作为重要的血小板功能活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水平及血小板CD62P含量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标志物,有望成为预测ACS及斑块稳定与否的敏感指标,而抗CD40L、CD62P的治疗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Santilli F, Basilis, Feffonip, et al.CD40/Cd40L system and vascular disease[J]. Intern Emerg Med, 2007, Dec;2(4):256-258.
[2]Charkrabartl S, Blair P, Freedman JE. CD40-40L signaling in vascular inflammation[J]. J Biol Chem, 2007 Jun 22;282(25
):18307-17.Epub 2007 Apr 25.
[3]Phipps RP. Atherosclerosis: the emerging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the CD40-CD40 ligand System[J]. Pro Natl Acad Sci USA, 2000,97:6930-6932.
[4]Hennv, Slupsky JR,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凝血酶栓塞治疗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特点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