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血酶栓塞治疗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观察 |
|
器2~3支、超声介入穿刺针1支、利多卡因针1支、凝血酶1000u×1支。
1.3 操作步骤:患者取平卧位,以普通5ml注射器抽取5ml生理盐水稀释凝血酶粉针剂配成凝血酶溶液(100U/ml),腹股沟处皮肤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麻。选择避开假性动脉瘤颈部及邻近血管的最佳进针路径,在超声引导下用超声介入穿刺针进行瘤体穿刺。超声确定针尖在瘤腔中心后,在超声观察下缓慢向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剂量根据瘤腔大小及超声显像结果,栓塞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必要时再徒手压迫瘤体部位2~3分钟。
1.4 术后监测:平卧休息10分钟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观察瘤腔内血栓状况,周围血管是否通畅,若无异常,可返回病房,无须加压包扎,术后患者静卧2~6小时,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瘤体大小及杂音,患肢皮温、色泽、水肿,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1.5 凝血酶栓塞治疗成功的判定标准: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出现不均质类实性回声;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消失;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瘤道内彩色血流消失。
2 结果
2.1 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本组33例病人均为单一破口,瘤口直径1.2~3.3mm,瘤颈长度4~15mm,瘤腔最小为0.8×1.5cm,最大为3.2×7.0cm。28例为单个瘤腔单个瘤道,5例为多个瘤腔单个瘤道(见表1)。表1 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
2.2 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情况:其中5例先行股动脉压迫并行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其中3例听诊指导下徒手压迫,2例行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24小时后拆除绷带并行超声复查见假性动脉瘤未完全修复,后改用凝血酶注射栓塞治疗。其余28例首选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栓塞治疗。凝血酶用量(200~800u),治疗操作时间8~15min。注射时间于出现包块后1~6天(2.5±1.5天)。其中31例一次性栓塞成功,2例经2次栓塞成功,其中1例瘤颈长度15mm且有多个瘤腔,栓塞治疗后瘤颈部仍有血流信号,后经加压包扎复查假性动脉瘤闭合。术前可见包块内充满彩色血流,包块有瘤道与邻近的股动脉相通,瘤颈部可测及来回型动脉频谱(图1)。注射凝血酶治疗后残存瘤腔内充满不均质类实性回声,彩色血流消失(图2、3)。图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图2 瘤腔内凝血酶注射过程中
图3 假性动脉瘤经凝血酶注射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腔内血栓形成,瘤颈、瘤腔闭合。
2.3 不良反应:1例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经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无动脉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现凝血酶过敏表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12例患者注射凝血酶后均有体温升高至37.3℃~38.2℃,未进行抗生素治疗,1~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日益增多,其发生率为0.05%~8.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更高[1~3]。多数假性动脉瘤不能自愈,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和避免相应的并发症和后遗症[4,5]。局部加压治疗成功率低,压迫持续时间长,有些患者不能耐受,有些病人需要反复多次压迫治疗,造成皮肤破溃、感染、疼痛等,加重病人痛苦;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延长住院时间,病人难以接受。
1997年最初报道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以来,相继有学者报道应用该方法疗效满意[6~8]。其治疗机制是凝血酶可使瘤腔内血液快速凝固血栓化
后堵住瘤颈,持久阻断动脉来的血流,达到栓塞治疗目的。Paulsou等[9]报道,使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愈率高达96%,明显高于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且瘤腔内血栓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部分抗凝物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高表达及血小板CD62P高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