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症与高血压 |
|
件的治疗作用,可能得益于其抗炎作用[40],ASCOT_LLA试验首次证实,对于胆固醇不高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心脑血管事件显著减少。他汀类能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浆CRP、ICAM、VCAM等炎症因子水平,减少MCP_1表达,抑制NFκB激活;从而降低AngⅡ引起的一系列炎症效应,减少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募集和浸润。Brisighella心脏研究[41]显示在高血压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在用他汀治疗5年,可见血压明显降低。认为其降压作用与降低胆固醇无关,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炎症介质,抑制炎症反应等非调脂作用的结果。
已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其并发症。有报告[42]认为抑制RAS可降低血管炎症反应,逆转AngⅡ对内皮功能的损害;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实验研究显示ARB阻滞AT1R(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的炎症作用,而同时增强AT2R(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的抗炎症作用,降低CRP、IL_6、TNFα与MCP_1等炎症介质。Schupp报道[43]有些ARB选择性激活PPARγ。后者通过转录因子,调节脂质代谢和生成脂肪细胞而获得抗炎症作用[32]。
在代谢和炎症的交界面来寻找其治疗靶点,是近年来较新的领域[38]。针对JNK(Jun 激酶)靶点,用抑制肽类合成小分子抑制剂,或RNA(核糖核苷酸)干扰(RNAi),显示在小鼠模型具有改善胰岛素作用。而在脂质相关的信号方面,用噻唑烷二酮(TZD)取得效果,如PPARγ配体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具有调节代谢和抗炎效应。有报道[44]TZD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恢复内皮依赖性扩血管作用,减弱交感过度激活,抑制细胞内Ca++的增加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对伴有心血管疾患的代谢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作用。
控释硝苯地平(CR Nifedipine)[45]可增加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抑制单核细胞_衍生微粒和单核细胞在内皮的粘附;氨氯地平(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具有与此型通道无关的多效性、抗炎症作用:抑制脂多醣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的TNFα、IL_1β、自由基及诱生型NOS[46],抑制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多种炎症因子。提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降压外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通过干预炎症过程对高血压的有益作用,进一步阐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炎症机制,有助于拓展对高血压防治的思路和策略,从而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略) 〔专家简介〕张继业,男,浙江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原浙江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省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委员,《心脑血管防治》副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从事心内科医疗、教学、教研工作数十年。对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老年性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在国内首次将“蝮蛇毒去纤酶应用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研究,荣获省科技成果奖。
上一页 [1] [2] [3] [4]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空腹血糖受损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与 血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