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

。其一是含有3.2%枸橼酸钠抗凝管(抗凝剂/血之比1∶9, 浙江拱东);另一支是含有分离胶的黄头采血管(BecftonDickinson, USA)。前者1h内室温下快速离心6 min(3 500r/min),血浆分装后保存至-80℃冰箱备用。后者快速送至本院检验科分析肝、肾功能和血脂。(2)检测方法  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ysmex CA7000,日本)检测APTT、PT、TT、D二聚体及Fbg水平。其中,凝血酶试剂购自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其他试剂均购自德国Dade Behring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 处理,以±s或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R)]表示正态或偏态分布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  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组成、吸烟、饮酒、吸毒、肥胖、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ρ>0.05);但高血压、手术及外伤或骨折比例在DVT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ρ<0.01)。见表1。

    2.2  两组血液凝血、抗凝及生化指标水平比较结果表2显示DVT组血浆的Fbg、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ρ<0.001);并且反应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水平也发生了变化。

    2.3  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急性下肢DVT患者的危险因素  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和血浆提升的Fbg水平和急性下肢DVT的发生有关,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是24.99, 4.346(两者ρ<0.01);而未发现其他因素与DVT发生有关。见表3。

    24  Fbg与D二聚体相关性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两组进行Fbg与D二聚体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指标在DVT组和对照组都存在正相关性(r=0.475,ρ=0.01;r=0.564,ρ<0.0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与对照组比较 *ρ<0.01;**ρ<0.001. 表2  DVT组与对照组血液指标水平的比较表3  急性下肢DVT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

    3  讨    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sm, VTE)是临床三大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及静脉血栓)之一,包括下肢DVT、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及其他部位的静脉血栓。大多数肺栓塞患者同时伴有下肢DVT。因此,对下肢DVT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助于及时正确的诊断疾病,以尽早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DVT组APTT、PT、TT与对照组相比都延长(ρ<0.01、ρ<0.01,ρ<0.05),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TT、PT及TT与急性下肢DVT的发生并无明显关联(所有ρ<0.05,见表3)。国内学者研究认为,DVT患者伴随高血压的发生率在19%~35%%[2,3]。在此次研究中,DVT组高血压占21.0%,对照组高血压占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ρ<0.01)。有报道认为,高血压可影响血浆Fbg的水平[4],因此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将高血压和Fbg作为协高量纳入了回归模型,结果并不支持(OR=0.605,ρ=0.607);去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微量泵输注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多次误诊1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