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加曲班临床应用的进展 |
|
组和安慰剂组。随访30 d复合终点事件3组无差别,但胸痛3 h内溶栓亚组病人,较高剂量Argatroban组有显著的危险性降低。Argatroban的安全谱较好,在链激酶溶栓基础上用Argatroban不增加出血。急性心肌梗死MINT研究是一项随机化、单盲试验,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的阿加曲班与肝素在125名患者中做为tPA的辅助用药时的作用。符合入选标准的男性或非妊娠妇女均年满21岁,有起源于心脏的持续至少30 min的胸前区疼痛,伴有至少2个临近导联的ST段升高0.2 mV或更大,或2个或更多肢体导联ST段升高至少0.1 mV。患者随后被随机分入3组。1组接受低剂量的阿加曲班(100 μg/kg的负荷剂量超过1 min,随后以1 μg/kg·min-1的剂量输注6 h),2组接受高剂量的阿加曲班(100 μg/kg的负荷剂量超过1 min,随后以3 μg/kg·min-1的剂量输注6 h),3组接受肝素(70 u/kg负荷剂量超过1 min,随后给予15 u/kg·h-1的剂量,不超过1 500 u/h)。肝素的输注时间也是6 h。在研究药物开始使用5 min内,给予所有患者tPA。先静脉注射15 mg,随后以0.75 mg/kg(不超过50 mg)的剂量输注30 min,然后换成0.5 mg/kg(不超过35 mg)再输注60 min。此外,在使用tPA之前1 h内给予160~325 mg的阿司匹林。6 h后,调整所有药物剂量,以维持目标aPTT在50~70 s之间。主要终点为90 min时心肌梗死溶栓(TIMI)后获得3级血流的每组患者的百分数。临床终点为30 d内综合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血运重建和缺血复发。肝素组42.1%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终点(90 min时TIMI后3级血流),低剂量阿加曲班组为56.8%(与肝素组相比,P =0.2),高剂量阿加曲班组为25.5%(与肝素组相比,P =0.13)。低剂量阿加曲班组有31.6%的患者出现临床终点,高剂量阿加曲班组有25%的患者出现临床终点,肝素组有37.5%的患者出现临床终点(P =0.23)。仅使用3 h后的患者的一个亚组对研究药物进行比较,显示高剂量阿加曲班组有显著优势。在这些患者中,高剂量阿加曲班组有57.1%的患者在90 min时获得了TIMI 3级血流,而肝素组仅有20.0%的患者达到此标准(P=0.03)。8 阿加曲班在PCI后预防再闭塞中的应用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时(未使用GP Ⅱb/Ⅲa抑制剂或支架),PCI后再闭塞的危险为4.5%~8.3%。因此,在以往PCI后抗凝治疗就是医学治疗的一个部分。Sakamoto及其同事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评价PCI后使用阿加曲班替代肝素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水平。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是凝血酶产生的体内标志物。TAT水平高表示凝血酶水平增高,后者间接增加了PCI后再闭塞的危险。在42名入选试验的患者中,10名组成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另外32名患者被随机分入两个试验组,在PCI后持续输注肝素或者阿加曲班4 d。开始时,两组都先静脉注射 5 000 u剂量的肝素。PCI刚一结束,肝素组就立即输注400~600 u/h的肝素,阿加曲班组立即输注0.6~1.0 mg/kg·h-1的阿加曲班,以维持aPTT 1.5~2倍于基础值。与未进行PCI的对照组相比,两组的TAT水平在PCI后初期都有增高。然而,研究药物输注开始4 h后,阿加曲班组的TAT水平降低,而肝素组的TAT水平在24 h后开始下降之前较正常值增高3倍(P<0.05)。此项研究的数据提示,PCI后应用阿加曲班能潜在的预防再闭塞。美国FDA批准阿加曲班用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HIT)或者存在HIT危险的病人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三项这样的试验结果显示:98%使用阿加曲班(350 mg/kg静推,然后25 mg/kg·min-1静点,维持ACT于300~450 s)的病人达到了足够的抗凝水平,手术即刻成功率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阿加曲班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