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形成倾向与妊娠合并症 |
|
【关键词】 血栓形成倾向; 妊娠合并症; 凝血因子Ⅴ基因突变; 凝血酶基因G20210A突变; 抗磷脂综合征; 抗凝血酶缺乏; 蛋白C缺乏; 蛋白S缺乏
正常的妊娠伴随着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改变,包括一些凝血因子(Ⅰ、Ⅱ、Ⅶ、Ⅷ、Ⅸ、Ⅻ)的增加,蛋白C活性与蛋白S下降以及纤溶蛋白溶解受到抑制,妊娠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度比正常状态高出2~4倍,如果妊娠的妇女携带有与易栓症相关的血栓形成因子,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度更会加剧。遗传性易栓症相关的血栓形成因子包括遗传性的凝血因子Ⅴ基因突变,凝血酶基因G20210A突变,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获得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主要为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倾向这一高凝状态可能损害胎盘的血液循环,更容易有血栓形成,严重的会有胎盘梗死,从而导致各种病理情况发生:胎盘早剥、流产、先兆子痫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研究发现有110名产科合并症的妇女中凝血因子Ⅴ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20%,叶酸依赖酶C677T突变的发生率为20%,凝血酶基因G20210A突变为10%,而对照组的3种突变率分别为6%、8%、3%。[1]本文主要综述血栓形成倾向的危险因素与妊娠合并症之间的关系。
1 活化蛋白C抵抗(APCR)和凝血因子Ⅴ基因突变
(FⅤLeiden) 活化蛋白C抵抗(APCR)90%~95%是由FⅤ基因的点突变引起的。FⅤ基因是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的基因突变。FⅤ基因突变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由于FⅤ基因第1 691位核苷酸突变,使Arg被Gln替代,这种突变使FⅤa抵抗APC的水解导致血栓形成顷向[2]。
FⅤ基因突变在血栓形成病人中有50%存在。APC抵抗在不同的人群和地区是变化的,FⅤ基因突变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通存在发生率为2%~10%,但在日本、中国和南美洲人群中并不常见[2]。有妊娠期静脉血栓家族史的妇女与没有这种家族史的妇女相比有很高的FⅤ基因突变携带几率[3]。大规模的研究报道,在199名有孕期相关静脉血栓形成史的妇女中FⅤ基因突变发生率是44%,而233名年龄匹配的女性对照组FⅤ基因突变发生率为7%,相对危险度是15.2[4]。
FⅤ基因突变的妊娠期妇女,不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妊娠合并症的危险性。有证据表明,FⅤ基因突变的妇女患妊高征的危险度增加了2~6倍[5,6]。FⅤ基因突变的携带者与HELLP综合征之间存在联系,其发病机制认为与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母亲妊娠高凝血状态纤维蛋白沉积和微血栓形成等相关。母亲是FⅤ基因突变携带者与妊娠第一个月流产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论。有报道称25%~50%有胎盘早剥的病人携带FⅤ基因突变[1]。回顾性大量人群研究,在妊娠不良结局的病人中,有57%的胎盘早剥的病人为遗传性易栓症相关的血栓形成因子携带者,而对照组只有22%[7]。
2 凝血酶基因突变
凝血酶原在凝血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水解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还可通过活化蛋白C间接参于灭活因子FⅤ和FⅧ调节凝血过程。1996年Poor等描述了在凝血酶基因3’未翻译区的20210位点有一个突变,核苷酸G→A,这个突变增加凝血酶活性,凝血酶活性增加可能使病人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2]。
凝血酶G20210A突变增加了妊娠血栓发生的危险度将近10倍[8]。产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度是4倍[1]。Martinelle等[9,18]观察到伴有凝血酶G20210A突变的妇女服用避孕药后增加了患脑血栓和深静脉血栓的危险。Finan认为凝血酶G20210A突变是早孕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危险因素。Benedetto认为凝血酶G20210A突变携带者发生先兆子痫的危险度增加了6.04倍[16]。但这种突变与先兆子痫之间的关系还未彻底弄清楚。Kupferminl等[1]还发现了产后并发症的妇女中10%有凝血酶G20210A突变,健康对照组中有3%,突变与胎盘早剥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有密切联系。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MVIS 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参数评价 下一个医学论文: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1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