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重组人凝血因子 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及抑制物产生的观察

sp; 果

    2.1  有效性观察  30例患者共输注拜科奇70次,总计51 294 u。所有患者在出血当天或第2天即来院就诊,出血事件发生至首次使用拜科奇的中位时间12 h(0.5~24 h)。该次出血事件达到缓解需要输注因子的累积次数如图1。约86.7%的患者≤3次输注即可获完全止血效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有效性。11例患者注射拜科奇后10 min、60 min体内FⅧ水平明显提高,达到或接近预期升高值,出血症状停止,显效率达100%。见表1。

    2.2  有效性观察  30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其中11例患者在用药前后血常规、尿便常规、肝肾功、HBV、HCV、HIV均无改变,显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3  FⅧ抑制物产生率  30例患者用药前FⅧ抑制物均阴性,在首次使用拜科奇4周后检测FⅧ抑制物,仅发现1例阳性,其抑制物滴度为256 BU,2月后复查其滴度下降为32 BU。本组资料显示,拜科奇使用后4周内FⅧ抑制物发生率为3.3%(1/30)。其中11例患者随访2年,期间曾先后使用其它血浆源性的FⅧ制剂,但至少2次出血事件使用拜科奇治疗,每次需要注射的次数1~6次,均未见FⅧ抑制物发生。

    本组1例拜科奇使用后4周出现抑制物的患者20岁,男性,无血友病家族史,7个月时因外伤后出血不止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友病A(当时因子浓度不详),每次出血采用新鲜血浆

及冷沉淀治疗,约2年前开始使用血浆源性FⅧ制剂,本研究前FⅧ暴露天数>100 d,首次使用拜科奇1 236 u(19 u/kg)后4周出现FⅧ抑制物,滴度为256 BU,2月后复查抑制物滴度降为32 BU。该患者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自身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补体C3、C4、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狼疮抗凝物正常,免疫球蛋白IgG 17.37 g/L(参考值7.0~16.0 g/L),IgA浓度为1.39 g/L(参考值0.7~4.0 g/L),IgM浓度为1.64 g/L(参考值0.42.3 g/L),凝血象除aPTT明显延长外均正常。该患者除血友病外无任何疾病史,无伴发热及免疫异常现象。表1  血友病A患者拜科奇使用前后临床资料注:*按照1 u/kg拜科奇提高血浆FⅧ:C的2%计算FⅧ:C预期升高值。

    3  讨    论

    血友病A的替代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18世纪中期就有第1例成功使用全血治疗血友病A的报道[8];1964年Pool等报道冷沉淀、新鲜血浆比全血含有更高浓度的FⅧ,因而冷沉淀、新鲜血浆开始应用于血友病A的治疗;19世纪70年代早期,出现了血浆源性的FⅧ浓缩制剂;80年代,由于血浆制品的血源性病毒污染问题,国外大约有75%的血友病患者感染了HIV,74%~90%的患者感染了HCV[8],感染的发生严重降低了血友病患者的生存期;1984年FⅧ基因成功克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基因重组FⅧ制剂[8],血友病A的治疗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重组FⅧ制剂的产生经历了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的过程。第1代重组FⅧ制剂在生产和纯化过程中使用了人或动物血浆蛋白成分,并以人血白蛋白做为稳定剂,因而仍然存在病毒感染的危险性。第2代重组FⅧ制剂—拜科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蔗糖(0.9~1.3%)、甘氨酸(21~25 mg/ml)、组氨酸(18~23 mM)的配方取代人或动物白蛋白作为稳定剂,由于不含有任何人和动物血浆蛋白成分,因而基本避免了HBV、HCV、HIV等感染发生的可能。

    国际多中心5年的家庭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拜科奇在长期的使用中,患者对其有很好的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重组人神经营养因子
    重组PCR构建bcr
    两种剂量重组干扰素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湖北株 E7基因逆转录
    一种新型重组抗体导向溶栓剂的体外溶栓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55例儿童生长激
    重组B7
    人凝血因子 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
    重组狂犬病毒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生长激素缺
    重组人干扰素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
    表达人自身抗原SSB La重组体的构建及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