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人凝血因子 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及抑制物产生的观察 |
|
血友病A是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Ⅷ缺乏,患者终身具有自发性或轻微损伤后出血倾向,且往往由于反复关节肌肉出血的积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而致残。替代治疗是目前对血友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从最初的输注新鲜血浆、冷沉淀,逐渐发展到使用血浆源性的Ⅷ因子浓缩制剂[1]。然而这些血制品的频繁输注明显增加了血友病A患者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血源性病毒感染的发生率。Kogenate FS(拜科奇)是一种基因重组Ⅷ因子制剂,不含任何人和动物血浆蛋白成分,可以避免上述血源性病毒感染的发生。北美、欧洲等多中心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拜科奇在血友病A患者中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4];在亚洲的日本也报道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6];2007年,刘欣、杨仁池等也报道了拜科奇在中国使用的初步观察 [2,7]。然而,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人群中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更多的重复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我院30例血友病A患者,男性,中位年龄23.5岁(1~44岁)。其中重型(FⅧ:C<1%)8例,中型(FⅧ:C 15%)18例,轻型(FⅧ:C >5%)4例。因不同部位急性出血而入组本研究,其中关节出血17例,肌肉出血4例,牙龈出血3例,皮下血肿1例,血尿3例及消化道出血2例。出血事件发生至首次用药中位时间12 h(0.5~24 h)。家族史阳性的19例,阴性9例,2例不明;合并乙肝(HBsAg+)者5例,丙肝(HCVAb+)者7例,HBsAg+和HCVAb+二者皆有阳性者1例,HIV(+)者皆无。既往FⅧ暴露天数≤20 d者3例,20~100 d者6例,≥100 d者21例。所有患者用药前FⅧ抑制物均阴性。其中11例患者于第1次用药后进行了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并于首次用药后4周、1年及2年随访监测其FⅧ抑制物产生情况;另19例患者于本研究第1次用药后观察其临床止血疗效及4周后抑制物检测。所有患者于本研究首次用药后4周内仅限使用拜科奇,之后随访2年期间则不限使用FⅧ制剂品种。
1.2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FS,拜科奇) 拜科奇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产生的FⅧ全长制剂,使用蔗糖作为稳定剂,在纯化、制剂等生产过程中不含任何附加人或动物蛋白成分,且与血浆源性的FⅧ制剂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拜科奇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拜耳公司捐赠(批号:27N19R1)。在本组30例患者中用法:每次13.6~43.5 u/kg,缓慢静注,每日1~2次,直至该次出血事件缓解。
1.3 检测指标 所有30例患者于首次使用拜科奇4周后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筛查,其中11例患者在第1次用药前进行血常规、尿便常规、肝肾功、HBV、HCV、HIV、FⅧ:C、FⅧ抑制物测定,并于第1次用药后10 min、60 min进行FⅧ:C测定。治疗结束后进行FⅧ抑制物、血常规、肝肾功、HBV、HCV、HIV复查;并随访2年,于用药后1年、2年再次进行抑制物检测。
FⅧ:C测定方法:一期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
抑制物测定:采用Bethesda法,将患者血浆倍比稀释与等量正常人混合血浆37℃共同温育2 h,测定残存的FⅧ:C,可使正常人混合血浆中50%的FⅧ:C被中和的患者稀释血浆为1Bethesda单位。
1.4 疗效判断 显效:出血停止,且第一次用药10 min或60 min后FⅧ升高达到或接近预期水平;好转:出血症状改善;无效:出血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
2 结 &nb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白血病患者炎症因子 VEGF表达与易栓状态关系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 Ib IX V复合物表达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