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阅读障碍神经学研究进展 |
|
陷损害了解码,从而妨碍了单词识别。即低级语言功能的根本缺陷阻碍了 高级语言处理功能及对文章的理解。音位处理功能定位大致在优势侧脑半球语言皮层的下前脑回(Broca区)。研究还显示, 男女阅读时音位表达位置有着明显区别,女性可同时激活两侧的下前脑回。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左脑损害后女性语言能 力的损害没有男性明显,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对阅读障碍进行补偿。
4.书写障碍: ①发育结构性失写(dvelopmental constructional agraphia):能读文字,但不能自发书写,手技巧笨拙(如不会使用筷子、握持笔困难、绘画不良)。结构性障碍使视觉模形信号无法传入运动系统,从而使空间知觉不良,方位确认障碍。 ②发育纯粹性失写(developmental pure agraphia):类似Myklebust称谓的“再视觉化缺陷导致的书写障碍”,能够识认文字符号,但不能自发书写和听写,认为是文字表象提取困难所致。
5.计算障碍: 计算障碍可由言语理解障碍、阅读障碍和量概念形成困难三种因素导致。较多见于clumsy儿童和发育性Gerstmann综合症儿童。因听觉和视觉分析困难, 难以理 解数字意义和符号意义,计算位数颠倒,虽然鹦鹉学舌般会读计算口诀,但难以与量概念结合。视觉分析不足还导致对长短、高矮、形状图形、大小的判断困难。
(二)非言语性LD[1~5]
这类儿童有失认和失用潜在背景。特征是不能整体把握对象,不能辨认和区分主图与背景,相貌和表情认知困难,不能理解形体语言,最终突出表现在社会认知方面的障碍。因此在学校团体中表现得适应性困难, 音乐感节奏感低劣。 国内有研究采用形状触觉辨别实验测定一组非言语性LD儿童,发现他们的辨别能力不仅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且左右两手辨别成绩差异不及对照组儿童明显,说明这类儿童右脑半球存在认知障碍[13]。在另一实验中发现,非言语性LD儿童深度觉辨认不良,该特征与人物表情认知缺陷明显关联,LD儿童偏好作出中性判断等,进一步证实他们右脑认知功能存在障碍,基本的知觉判断缺陷直接影响到这类儿童复杂的社会认知功能[14]。 Myklebust将这类儿童称为“右脑综合症”,并指出人类基础经验的获得主要靠非言语能力,而这种能力具有先天性,它早于语言已经存在;因而言语性LD的 发生与非言语能力的偏异密切相关。表明LD的防治重点在于早诊断早干预早预防。然而当前该型较之言语性LD的研究还很滞后,提示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另外,有人根据认知偏异特征将LD的神经心理模式分为①左脑障碍模式,认为阅读障碍儿童左脑半球对言语信息反应性差,对顺序性信息处理功能低下,导致阅读和书写障碍;②右脑障碍模式,认为LD儿童右脑半球对视觉空间、形态、方位等信息处理功能低下,出现相应的方位判断不良、情感判断不良、人际关系错误理解等;③左右脑协调障碍模式,认为两侧脑半球功能协调性差,半球间联络功能障碍,由协同障碍导致学习障碍。与此类同有均衡失调模式,认为两半球均衡状态失调,导致映像失真型阅读书写障碍;④病态激活模式,包括右脑功能过激活导致左脑
功能受到抑制以及左脑功能激活不足等[12,15]。静进等的利脑实验结果也表明阅读困难儿童左脑功能存在相对激活不足现象[15]。
五、展望
综观迄今为止的研究,还很难说有了明确一致性研究成果。原因不仅在于儿童大脑发育存在着较大个体差异及代偿性,还因为研究对象除儿童外包括了各年龄组 成人阅读困难者,其障碍机制有着较大的差别。Anderson根据LD发生率将其分为言语性障碍、非言语性障碍和注意障碍三个类型;综合分析有关研究时发现,其中大部分研究侧重于言语性障碍,非言语性障碍和视觉功能的研究居中,涉及听觉的研究则相对地少,对注意障碍的纯粹研究则更为少见[11]。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母语、人种和文化差异,汉族儿童阅读汉字词(表意文字)时存在不同于西方儿童(表音文字)的神经心理加工机制,提示汉族阅读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和关联的机制可能有别于国外同类研究报道。这是有趣而值得探索的课题,因为神经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可能使西方的矫治体系并不完全适于我国阅读障碍儿童。
儿童保健体系愈来愈关注起高危生育史儿童,但还未将L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纳入到常规保健。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那些早产低体重儿、产程异常儿童、癫痫儿童、母婴联结剥夺婴儿、气质类型难养型儿童以及被忽略儿童发生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精神分裂症患者罕见的自伤行为一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