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抗凝 纤溶功能及单核细胞上CD 40 CD 40L系统表达的研究 |
|
D 40L系统各指标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单核细胞上CD 40L的表达与血浆中sCD 40L浓度间未发现有相关性,提示血浆sCD 40L升高可能并不是单核细胞分泌入血所致。CD 40L虽可以在单核细胞上表达,但单核细胞并不是血浆中sCD 40L的主要来源。
循环中的sCD 40L可与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CD 40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加剧炎症反应,使斑块更趋于不稳定或延迟愈合,形成恶性循环。本文相关性研究结果也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 40的表达水平与血浆sCD 40L浓度呈正相关。本文未发现三组间单核细胞上CD 40L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考虑原因可能与单个细胞上CD 40L的表达水平低,样本例数少有关。
【参考文献】 [1] LIBBY P, RIDKER PM, MASERI A.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 Circulation,2002,105:11351143.
[2] DIVIES MJ.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Heart J ,2000,83(3):361366.
[3] 刘泽霖,贺石林,李家增.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 KOHLER HP. 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2000,342(24):1792.
[5] 楚英杰,牛振民,王聪霞.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活性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2(2):8788.
[6] PHIPPS RP. Atherosclerosis: the emerging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the CD 40CD 40 ligand system.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69306932.
[7] 史文元,唐朝克,杨永宗,等.CD 40CD 40L与斑块的不稳定性[J].生命的化学,2004,24(3):224226.
[8] 李志安,王宝元,李岩.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的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2,23(2):100101.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上一个医学论文: 检测体系间凝血参数标准化的可行性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造影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