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抗凝 纤溶功能及单核细胞上CD 40 CD 40L系统表达的研究 |
|
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6例,20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59(40~77)岁。所有CHD病例均为新近诊断或既往确诊为CHD,近期内未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其它抗凝药及调脂类药物,未曾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等。
1.1.2 健康对照组 1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1 例,平均年龄54(28~60)岁。经病史询问无心血管疾病史,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心电图、胸片及肝肾功能、生物化学常规检查无异常者。三组间性别和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均在治疗前获得。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成2份,分别置于含EDTA.K2抗凝液和柠檬酸钠抗凝液(1∶9)的试管中。将含柠檬酸钠抗凝液(1∶9)的试管置于水平离心机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血浆,黄色),分装于500 μl Eppendorf 管,迅速于-80℃保存。血浆中PC活性、DD、tPA、PAI1含量、sCD 40L浓度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单核细胞上CD 40和其配体CD 40L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EPICSXL 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Company,美国)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血浆中PC活性、DD、tPA、PAI1含量 见表1。表1 血浆中PC活性、DD、tPA、PAI1含量 *与对照组比较;▲与SA组比较,P<0.05
2.2 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 40、CD 40L表达、血浆sCD 40L浓度,见表2。表2 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 40、CD 40L表达、血浆sCD 40L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与SA组比较,P<0.05
2.3 抗凝、纤溶指标及单核细胞上CD 40CD 40L系统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血浆PAI1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CD 40表达水平的相关系数是r=0.328,P=0.014;血浆PAI1含量与血浆sCD 40L浓度的相关系数是r=0.401,P=0.002;PAI1含量与CD 40L及血浆PC活性、DD、tPA含量与CD 40CD 40L系统间未发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4 CD 40、CD 40L表达水平和血浆sCD 40L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外周血单核细胞CD 40与CD 40L表达水平的相关系数是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 4
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 40L浓度的相关系数是r=0.367,P=0.006;外周血单核细胞CD 40L表达水平与血浆sCD 40L浓度的相关系数r=0.235,P=0.085。
&n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检测体系间凝血参数标准化的可行性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造影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