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分输血用于产后 DIC |
|
【摘要】 目的 报告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后DIC的疗效。方法 产科DIC患者3例,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制定成分输血等综合治疗方案,合理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小剂量肝素等,检测出凝血功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例产科DIC患者应用成分输血、小剂量肝素等治愈2例,围产儿存活2例。结论 成分输血在产后DIC抢救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成分输血; 产科DIC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多是孕产妇在妊娠、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由多种因素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引起。产科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如果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随着现代输血研究的进展,成分输血在产科急性DIC的抢救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后DIC患者3例报告于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DIC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31岁,28~40孕周,平均34孕周。单胎妊娠3例 ,初产妇1例,经产妇2例。
1.2 病因 3例DIC患者均发病于产后大出血,前置胎盘1例,羊水栓塞2例(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1例,妊娠合并重度贫血1例)。
1.3 临床表现 3例DIC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出血,出血量2 000~8 000 ml,平均3 500 ml。阴道出血不凝及手术创口、针眼等多部位渗血3例,皮下淤血3例。全部伴有休克,其中急性肾衰3例,呼吸衰竭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呼吸、心跳停止及瞳孔散大的2例(其中1例抢救成功,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
1.4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0~25×109/L,血纤维蛋白定量0~0.75 g/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均大于3 s,3 P试验阳性2例,FDP阳性2例。aPTT大于3 min的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DIC诊断标准[1]。
1.5 治疗方法
1.5.1 去除病因、抗感染、抗休克 对产科DIC者尽快结束分娩,阴道分娩条件不成熟时剖宫产,产后出血不止者果断次全切除子宫。本组中2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进入ICU进行监护。
1.5.2 阻断凝血、合理使用肝素 羊水栓塞者及早使用肝素,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时,使用小剂量肝素,重度妊娠高血压症者慎用肝素,以防止颅内出血。纤维蛋白原<0.5 g/L,纤溶亢进者不使用肝素。肝素用法:一般首剂25~50 mg以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60 min内滴完,视病情发展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肝素。本组应用肝素最少者25 mg,最多者300 mg。DIC晚期有纤溶亢进期,应在抗凝血治疗和充分补充凝血因子的基础上观察应用。
1.5.3 成分输血 对大出血患者一旦怀疑DIC,应立即检查血常规和出凝血值,动态监测出凝血功能,密切观察休克指数及有效循环血量,失血超过血容量20%~30%,血红蛋白<80 g/L或红细胞比积<0.24,且伴有临床出血症状或活动性出血时,在扩容的基础上补充悬浮红细胞,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纠正组织缺氧。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补充单采血小板。凝血因子过少(如纤维蛋白原<1.0 g/L)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FF[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