娩活婴47个,存活45个。此45个婴儿观察至今,发育、智力均正常。⑤产程中失血量:29次刮宫人均1次失血量50~100 ml,21次引产与47次分娩人均1次失血量80~200 ml。⑥产后合并症:产后宫内感染5例,均经积极抗感染、支持治疗,感染得到控制。⑦产妇病情变化:43例病人产后经积极系统治疗,基本治愈5例,8例缓解,26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其中3例数年后死于感染,1例死于颅内出血。 2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慢再障病人生存期得以延长,部分病人可以治愈〔1〕。此病易发于青壮年,故育龄期妇女妊娠已成为临床常见问题。再障妇女是否能生育,这是病人与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有时影响再障妇女的婚姻。据本组病历观察,该病不影响妇女受孕,人均受孕率近2.26次,但达足月分娩率不足妊娠率的25.8%。从中可以看出威胁胎儿生命的主要因素是孕妇Hb水平,且胎儿胎龄的长短能否达到足月分娩与孕妇同期的Hb水平密切相关。出血、感染也影响母胎生命。由于从中孕期始凝血因子逐渐上升(该组病人纤维蛋白原含量均>4.2 g//L),纤溶活力渐下降,临产前处于高凝状态〔2〕,对孕妇与分娩起保护作用。从此组病历临床观察,无论刮宫、引产与分娩出血量均不多于正常产妇,也未发现因出血或感染胎死宫内病例。为此,对慢再障育龄期妇女的处理意见:①孕前积极系统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受孕。②孕期特别注意卫生保健以防止感染。③孕期酌情输全血或成份输血,使早、中孕期Hb达50 g/L,晚孕期>60 g/L,以保宫内胎儿不因缺血缺氧而死亡。④妊娠38周前要做好产前准备:产前使Hb达>80 g/L,以增强产妇产程中的耐受力;产前有出血倾向者,PC<20×109/L者输注血小板,使其>50×109/L,以防产程中大出血;缩短第2产程
,可行阴道助产术,必要时行剖宫取胎,以防用力过度引起颅内出血;第3产程酌情给予宫缩剂与抗生素,以防产后出血与感染。■
参考文献:
[1]刘秀文,等.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随访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5):259~259
[2]王鸿利,等.妊娠与血浆凝血因子的初步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1988,9(9):546~547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