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0单位/kg经右心耳进行肝素化,经右室流出道插入16GA肺动脉灌注管并固定。 结扎上下腔静脉,阻断升主动脉,经肺动脉灌4℃保存液,同时剪开左右心耳,保存液灌注压力控制20 cm水柱,灌注总量60 ml/kg,灌注毕,让肺保持中度膨胀状态,切断气管,取出完整心肺组织,浸入4℃的保存液中继续冷藏,保存7 h,再行离体复灌。
复灌时参照LS Wang模型[5],取出心肺组织,固定好肺动脉灌注管,灌注管经三通开关一端接压力表,一端连蠕动泵。气管接呼吸机呼吸参数如同前述。复灌采用稀释新鲜静脉血,血球压积25%左右,复灌流量20 ml/min,复灌时间15 min。
3.指标观察 肺血管阻力(PVR):于复灌后每隔3 min记录1次,PVR=肺动脉平均压力/流量,单位mm Hg/ml/min。血气分析:取稀释静脉血及复灌后3 min、12 min的肺静脉血1.5 ml进行血气测定,记录血氧分压PvO2单位 mm Hg。肺血管对乙酰胆碱(Ach)舒张的反应性:记录复灌12 min时肺动脉平均压力,然后经肺动脉注入Achl 0~8 mol/kg,观察肺动脉压力变化,取得低数值,根据肺动脉平均压降低的百分数作结果。肺组织湿/干重比例(W/D Ratio):复灌毕取左肺称重后置80℃干燥箱中烘干,再称重,两者比值为结果。
电镜检查 复灌毕各组随机抽取3例,从右上肺表面取一小块肺组织进行初固定,再切成1 mm 3薄片后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观察。
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上差别有显著意义。
结 果
1.一般资料 2组间兔的体重,稀释后待灌静脉血的血球压积血氧分压,血pH值,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图1 复灌后肺阻力
图2 复灌后肺静脉血氧分压
2.肺组织湿/干重比例测定结果 EC组为10.5±0.48,Arg组为9.96±0.40 (P<0.05)。
3.肺血管对Ach舒张血管的反应性测定结果 (1)EC组肺动脉推注Ach后,肺动脉平均压降低8.7±0.7%;(2)Arg组肺动脉推注Ach,肺动脉平均压降低15±2.3%。
4.超微结构改变 EC组:肺泡出血、渗出,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Ⅰ、Ⅱ型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板层体脱落,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疏散,肺泡间质水肿(图3)。Arg组:肺泡未见明显出血、渗出,未见粒细胞浸润;肺泡上皮Ⅰ、Ⅱ型细胞无肿胀粒体结构大致正常,内质网清晰,板层体正常,内皮细胞未见肿胀,可见吞饮现象,细胞间隙正常,基底膜完整,肺间质轻度肿胀(图4)。
图3 EC组 ×12000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肿胀,
板层体脱落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
图4 Arg组 ×8000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无肿胀,
间质无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饮丰富,基膜完整
讨 论
在过去30年,人们围绕着供肺保存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但至今仍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尽管有作者报道,保存12 h甚至18 h后肺功能完好,但临床应用的安全时限仍仅4 h左右,超过此限,将严重影响术后早期的肺功能从而产生更多的并发症及更高的死亡率。因此,提高供肺保存质量,从而延长供肺保存时间,仍是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Guaghan系统研究了EC液[6],发现EC液低温保存4 h,肺质量完好,6 h已经受损,8 h则明显损害,根据其研究结果,本课题选择7 h,作为保存时限,以便与实验组进行对照。
本实验显示 L-Arg能够减轻肺组织水肿,与EC组比较,Arg组W/D比值较低;L-Arg能够扩张肺血管降低肺阻力,复灌3 min后,Arg组的PVR均明显低于EC组(P<0.05或P<0.01);L-Arg能够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实验中可以看出,在复灌后2个时间点,Arg组血氧分压均高于EC组;形态学结果显示:EC组肺泡出血,见大量粒细胞聚集,肺间质水肿,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肿胀而Arg组肺组织基本正常。上述结果说明,L-Arg能明显改善肺保存的质量。
L-Arg主要通过促进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