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TH2细胞激活,释放可溶性介质,这些介素刺激内皮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进而使白细胞通过滚动移行至靶组织,然后是可逆性粘附及白细胞激活,穿过内皮细胞,在此过程中不同种的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分别在特定时间参与[21]。由于粘附分子与过敏性质炎症的关系已有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仅就炎性细胞流动进入过敏性炎症区各阶段中的作用简述,而有关趋化因子的作用将在最后详述。 2.1滚动 炎症细胞沿着血管壁滚动并粘附致炎症区内皮细胞,主要借助于白细胞表面所表达的L-选择素,一旦白细胞被激活或粘附至受刺激的内皮细胞,L-选择素分子就从白细胞上脱落,P和E选择素接着发挥作用,经炎性介质如组胺、LTs、LTC4的作用使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而E-选择素仅在细胞因子或内毒素刺激下才表达。
2.2粘附 P和E-选择素可分别与白细胞表面相应的配体PSGL-1和Syaly-Le结合,形成牢固的键,使白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避免白细胞扩散,并激活白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粘附分子包括CD11/CD18和VLA-4,在此同时,趋化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表达ICAM-1和VCAM-1,CD11/CD18是ICAM-1的受体,表达在白细胞表面,而VLA-4则是VCAM-1的受体表达在Eos、嗜碱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当它们相互反应,互相粘附时有利于细胞的激活和穿内皮移行。由于VCAM-1针对上述几种重要的效应细胞,因此它在变应性炎症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从哮喘患者体内研究发现VCAM-1的表达与所浸润的Eos数量相符。由T细胞所产生IL-4可特异性上调VCAM-1的表达,但并不影响ICAM-1和E选择素在内皮细胞的表达。已观察到IL-4能有效地使嗜碱粒细胞和Eos粘附至内皮细胞,并与剂量有关。IL-4也能增强IL-1和TNF-α对VCAM-1的表达和Eos的粘附。采用抗VCAM-1和抗VLA-4抗体可在小鼠哮喘模型预防抗原诱导Eos浸润至气道,并可降低T细胞的浸润,而采用抗ICAM-1和VLA-1的抗体作用就较弱。
2.3贮留炎症区 当白细胞进入过敏性炎症的组织或气道,上皮细胞提供了适宜环境有利于白细胞贮留,并延长其寿命,保持或促进白细胞的激活,其中趋化因子的作用尤为突出。趋化因子是近10年来所发现的一组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他们可趋化和激活白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可分为3个亚类,其中的CXC和CC类变应性炎症有关。CXC类包括IL-8、粒细胞激活因子/黑色素瘤生长刺激因子(GROα/MGSA),上皮细胞激活肽78(ENA-78),中性粒细胞激活因子-2(NAP2)、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Mig。CC类包括Rantes、单核细胞炎性肽1α和1β(MIP-1α,MIP-1β),单核细胞趋化肽(MCP-1,2,3)、Eotaxin和HCC-1。趋化因子对靶细胞有一定的特异性,CXC类中的IL-8是经常与过敏性疾病有关,它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而CC类则作用于单核细胞,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作用于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和Eos,因而在过敏性炎症中CC类显示是效应细胞募集和激活最强的刺激剂。已有很多的研究证实Rantes、MIP-1α和MCP-3参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离位性皮炎这一类过敏性疾病的发病[22]。近来已鉴定了编码相当于豚鼠Eotaxin的人基因,并证实此细胞因子表达在上皮细胞,提示它在过敏性炎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至今已鉴定了20个编码趋化因子的基因,其中至少有2个编码2个人Eotaxin,新的趋化因子还包括了CCF18和HHC-1。CCF18趋化CD+4T细胞克隆而HHC-1诱导单核细胞内C+a改变,除刺激细胞募集,趋化因子还可作用于白细胞刺激其穿过内皮细胞移行和上调粘附分子,这些过程对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进入过敏性炎症区起着关键作用。在此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相信随着对白细胞和T细胞募集及受体-配体相互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有利于发掘新一代更有效的防治过敏性炎症的药物,使过敏性炎症有关的疾病能得以控制。
参考文献
1 Schroth MK.Allergy Clin North Am,1996;16:643
2 Schroeder JT,et al.Allergy,1995;50:463
3 Borish L,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6;97:719
4 Weidner N,et al.Path Res Pract,1993;189:156
5 Vanderslice P,et al.Proc Natl Ac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