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
|
09/L,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诊为马利兰致继发性再障。停用马利兰、输血、白介素Ⅲ(IL3)及升白细胞药,急请会诊。诊时面色萎黄,脾肋下3cm,脉沉细无力,按肾阴阳两虚论治,以大菟丝子饮加减。处方:菟丝子14g,枸杞子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熟地黄12g,鸡血藤18g,巴戟天10g,白术12g,神曲15g,鹿茸粉2g(兑服),水煎服,1日1剂,分3次口服。14剂后,血红蛋白84g/L,血白细胞5.6×109/L。后宗上法加减,缓解出院。现已3年余,在干扰素应用中缓解。 2.4 氯霉素再障:佟某某,男,17岁。1976年春因痢疾服用氯霉素1周、合霉素20天,同年4月底突然昏倒,之后常感头昏、乏力、心悸、齿龈和鼻出血、柏油样便而入院治疗。住院105天因经济原因而出院。1976年8月29日求余医治。诊见面色FDAF白,神疲嗜睡,舌胖有齿痕、苔白,脉沉弦。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5g/L,血白细胞4×109/L,中性0.51,淋巴0.46,血小板72×109/L。诊为再障,重度贫血。按肾阴阳两亏论治,用归脾汤合大菟丝子饮加减。处方:黄芪25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0g,菟丝子20g,补骨脂15g,淫羊藿12g,当归12g,枸杞子15g,龟甲20g,熟地黄15g,阿胶15g,甘草10g,水煎服,1日1剂。随症加减服药至1977年6月26日,血红蛋白66g/L;至1977年12月4日,血红蛋白80g/L,血红细胞2.7×1012/L,血小板70×109/L;至1979年3月25日,血红蛋白110g/L,血白细胞6.5×109/L,血小板80×109/L;至1979年7月29日,血红蛋白110g/L,血白细胞5×109/L,血小板100×109/ L;已上班工作。继服中药半年后,改服人参健脾丸以巩固。至1986年6月2日随访,患者上班能胜任工作,血红蛋白120g/L,血白细胞6.7×109/L,血小板100×109/L,骨髓大致正常。4月份其妻已生一个健康男婴。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乏力 黄疸 进行性贫血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体征 蓝巩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