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树突状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ⅡC)中抗原被降解、加工并与MCHⅡ结合,所形成的抗原肽-MHCⅡ复合物最终表达在细胞表面。此外,经巨胞饮及吞噬两种方式摄入的抗原,还可通过胞质的TAP非依赖途径或内吞体的TAP非依赖途径以MHCⅠ的方式提呈[7]。CD1是一种非多态性的越膜糖蛋白,在结构上与MHCⅠ及MHCⅡ存在某些相似之处,CD1主要参与提呈微生物的脂类抗原,细胞内的CD1b也聚集在MⅡC内,在甘露糖受体介导下摄入的脂类抗原可进入MⅡC与CD1b相遇[8]。

  DC作为专职的APC与其它APC(Mφ、B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性:①能合成大量MHCⅡ类分子;②具有表达摄取和转运抗原的特殊膜受体,如DEC-205;③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域,具有一个成熟化的过程;④有激活初始型T细胞;⑤少量的抗原和小量的DC即可激活T细胞(效率高)。

  3.2趋化T细胞 最近从人DC克隆得到一个CC-趋化因子,被命名为DC-CK1。与RANTES、MIP-1a、IL-8不同,DC-CK1可以选择性地趋化CD+45RA初始型T细胞[9]。用RT-PCR检测到CD+83的 dC表达RANTES、MCP-1、MIP-1a、MIP-1β、IL-8等,这些细胞因子可能都在DC趋化T细胞过程中起作用[10]。

  3.3结合T细胞 DC提呈于细胞膜表面丰富的MHCⅠ/肽、MHCⅡ/肽复合物,为相应的CD+4、CD+8T细胞的结合提供了分子基础,使T细胞的TCR占据量增加,有利于T细胞的激活。DC高表达ICAM-1等粘附分子,有助于与T细胞的进一步结合。

  3.4提供第二信号 除了为T细胞提供MHC/肽复合物的第一信号外,DC不为T细胞提供充足的第二信号。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B7-1、B7-2、CD40分子。GM-CSF、IFN-γ、LPS、TNF-α、单核细胞等,都可以上调DC表面B7-1、B7-2的表达,IL-10、TGF-β等则可以下调其表达[1
1,12]。

  3.5分泌细胞因子 在人、小鼠DC中都证实有IL-12的表达及分泌,用抗CD40单抗或T细胞杂交瘤刺激DC,可以生成高水平IL-12,交联DC细胞膜表面MHCⅡ类分子也可以促进IL-12的生成。IL-4、IL-10可以抑制IL-12的生成,阻断IL-12,则可以阻断同种T细胞的增殖。DC生成的IL-12主导了初始型T细胞生成TH1型应答。

  在GM-CSF+IL-4培养人外周血DC过程中加入PGE2,生成的DC不能分泌IL-12,而可以生成高水平的IL-10;此DC可以促进T细胞IL-4、IL-5的生成,加入重组IL-12则抑制其生成,表明此DC生成IL-12缺陷是T细胞产生TH2型细胞因子的原因[13]。

  用RT-PCR检测显示,CD+83DC还表达IL-6、IL-10、TNF-α的mRNA;PMA刺激诱导的DC iL-9、IL-12、IL-1β、IFN-α、TNF-β等mRNA的表达,最近证实IL-18mRNA也在DC中检测到[14]。

  3.6T细胞激活效应 在无CD+8T细胞辅助细胞存在时,DC可以直接激活细胞毒性CD+8T细胞;对于某些难以诱导出一些病毒CTL的小鼠品系,以病毒抗原体外冲击的DC回输体内,可以诱导生成高水平的CTL,表明DC提呈病毒抗原的能力极强[15]。

  3.7激活B细胞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人外周血DC上表达与激活T细胞上水平相当的CD+40L分子,此CD+40LDC可以刺激B细胞分泌IgG、IgA,并且此效应可因阻断CD40-CD40L而被抑制,提示DC上表达的CD40L与B细胞上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参与B细胞结合后,加入DC,DC可以通过释放可溶性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达3~6倍;CD40交联后,DC增进sIgD-B细胞(主要是记忆性B细胞)分泌IgG和lgA增加30~300倍,而初始型IgD+B细胞在IL-2及DC存在时,生成大量IgM,从而也证实了DC直接调节B细胞的生长与分化[17]。

  4 DC与支气管哮喘

 

 哮喘主要表现为气道慢性嗜酸粒细胞炎症反应,抗原特异性TH2细胞在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形成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已公认气道DC在诱导初始型T细胞对吸入抗原的初级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亦即DC为始动气道变态反应之必需。以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豚鼠模型,发现致敏后气管粘膜下和固有层以及支气管固有层和外膜的DC数量明显增加。Moller等用免疫组化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脂质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
    RNA干扰分化抑制因子 1基因表达对食管
    RNA干扰分化抑制因子 1基因表达对食管
    妊娠合并镰状细胞贫血疼痛型危象17例分
    gp13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上表达及其意义
    抗原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产生
    gp13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上表达及其意义
    人树突状细胞cDNA质粒文库的构建及其大
    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系的克隆化及基本鉴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LAK抗HPBALL细胞
    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
    人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分析及原
    未成熟树突细胞诱导同种免疫低应答性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