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观察风湿性瓣膜病变患者换瓣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52例风心换瓣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手术前1天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以后送检测免疫指标,包括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患者组术前的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01)。各组间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换瓣术前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处于易感染状态。心外科医师必须重视患者术前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感染。 为观察分析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连续检测52例瓣膜置换患者术前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52例,男24人,女28人,平均年龄37.42±11.43岁。二尖瓣病变30例,主动脉瓣病变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三瓣膜病变2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35例,Ⅳ级13例。心房纤颤23例。4例入院前曾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1例入院后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所有患者均无风湿活动,均未用皮质激素治疗。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 于手术前1天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后送检免疫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转化率(PHA淋转率),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采用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和杀伤作用;PHA淋转率采用形态法;CD3+、CD4+、CD8+T细胞用致敏羊红细胞花环法。武汉生物制品所试剂。
3.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表达。采用t检验检验显著性。
结 果
1.患者组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表1)。
2.患者组内部心房纤颤与否,各级心功能之间,单瓣病变和多瓣病变之间,曾患和未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之间,细胞免疫功能无显著性差异。
表1 换瓣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
组别n吞噬率杀伤率PHA淋转率CD3+CD4+CD8+CD4+/CD8+换瓣组5211.29±3.98△△31.12±5.85△51.25±13.64★★61.17±9.00★37.10±4.99△△30.35±4.86★1.24±0.17★对照组5019.23±3.7136.90±10.0657.33±8.1865.27±9.7845.42±10.4733.25±9.141.53±0.34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P<0.0001
讨 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已有较多报道,而瓣膜置换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如何尚未见报道。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抗感染的非特异性因素,是机体天然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局部炎症区,由于趋化因子和粘附因子作用,中性粒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向炎症区移动并将微生物吞噬,在胞浆内形成吞噬体,后者与胞内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在其内杀死和消化细菌。当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缺陷时,即使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发生严重感染[1]。本组实验结果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前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功能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因此术前患者即面临着严重感染的危险。
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是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最常用的丝裂原是植物血凝素(PHA),它能使70%左右的淋巴细胞由小淋巴细胞转变成体积较大、代谢旺盛且能进行分裂的淋巴母细胞。转化率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2]。本组患者PHA淋转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正常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各亚群之间的相互协作或相互制约,以形成适度的免疫应答,使之既能清除抗原性异物,又不损伤机体自身组织。CD3+T细胞反映T淋巴细胞总数,本组结果示患者组显著低于正常。CD4+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过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