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具有相等疗效。Volovitz等[10]对42例6个月至3岁哮喘儿童观察初始高剂量随着阶梯式减量至持续低剂量的疗效及安全性。A组接受1mgBUD,每天二次,随着每2天减少25%,持续一周。B组低剂量0.25mg,每日二次,持续一周。认为BUD吸入以大剂量起始程序随着一周阶梯式减量使哮喘症状早期明显改善而不引起皮质激素水平的改变。Hoekx等[11]对229例轻至中度哮喘儿童双盲对照粉末剂FP与BUD。平均峰流速(PEF)二组均随治疗而增加,但FP治疗组的PEF升高更为明显。接受FP儿童体力活动影响较BUD明显少见。FP吸蝶每天400μg显示肺功能有较迅速和较大的改善。两组治疗耐受均较强,安全性大致相似。 吸入方法与技术
吸入技术与方法是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小儿对吸入疗法的优点难以理解,加上轻度异味感和刺激感使许多患儿不愿配合。手控揿压定量气雾剂在4岁以下儿童难以解决气雾递送与吸气同步问题。许多国家学者主张在气雾器与患儿口腔之间加上储雾罐(spacer)以减少气雾剂在口腔内沉积,增加气道吸入量。蝶式或都保粉末吸入器不需呼吸同步,更适合于年幼儿,且不含氟里昂。在定量吸入皮质激素之前先吸入β2激动剂可增强皮质激素吸入疗效。
Dubus等[12]提出哮喘儿童吸入疗法推荐使用储雾罐。对100例哮喘儿童随机分成5组,比较200μg喘乐宁5种不同吸入装置的效果。当前法国推荐雾化室(aerochamber),雾化器(aeroscopic),婴儿面罩器(babyhalerwithafacemask),喷雾器(nebu
haler)及大容量储雾罐(volumatic)。用PEF的升高来评价,结果显示:雾化器PEF增加9.7±10.2%为最高。Hess等[13]指出临床家必须选择合适的气雾吸入装置,各种装置吸入至肺部的剂量有明显的不同。喷雾吸入比定量吸入有更多的药物至肺部,对于急性发病者更为重要。Negro等[14]使用气雾治疗哮喘,认为欧洲目前使用β2激动剂作为第一线药物。预防性药物如DSCG及吸入皮质激素以定量吸入器(MDI)最常用,但至少50%病人未能使用这种有利的装置,而这些使用中10%~15%未能掌握技术。近来研究显示,多剂的干粉系统虽能在大多数病人中使用而超过三分之二病人宁愿使用MDI。大容量储雾罐显示如MDI同样效果而较易使用。喷雾器在那些不能使用其它吸入的哮喘儿童是有价值的。
吸入疗法的不良反应
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是十分安全的。每日吸入大于1000~1200μg才轻度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轻度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其程度无临床意义。长期吸入皮质激素不影响儿童发育。局部并发症包括口腔趋势菌感染,声带内收缩肌麻痹引起声嘶在儿童发病低,吸入后及时漱口可预防口腔并发症。
Boot等[15]观察长期吸入皮质激素后的骨质密度(BMD)及青春前期的骨代谢。40例青春前哮喘儿童接受中至高剂量吸入皮质激素(ICS)超过3至8年,148例当地青春前健康儿童作对照。脊柱BMD在儿童是无影响的。骨代谢生化测定在正常范围。Frice等[16]观察34例4至10岁哮喘儿童FP吸入及26例DSCG治疗一年的生长情况。FP50μg
,每日二次或DSCG20mg,每日四次,两组间身高无明显差异,平均尿24小时游离皮质激素水平未见异常。认为在轻度哮喘儿童接受FP一年,生长是无影响的。Allen等[17]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325例青春前期顽固性哮喘儿童及入FP50~100μg,每日二次,持续一年,其生长率类似于对照组,相等于该年龄所期望的生长数。Reid等[18]观察年幼哮喘儿童高剂量(1~4mg/天,6个月)喷雾BUD的生长情况。治疗前后作高度标准偏离评分(HtSDS)。指出在小于3岁年幼儿严重哮喘长于6个月,BUD高剂量喷雾未见生长的减少。Wolthers等=采用营养生长学技术来评估外源性皮质激素在哮喘儿童中生长抑制的危害性,指出在儿科吸入皮质激素常用剂量每天400μg其生长率是不影响的。进一步焦点需放在各种皮质激素之间差异,剂量及吸入装置不同,中期及短期生长材料应在长期观察中作出评价[8]。Sennhauser等[20]汇总儿童期吸入皮质激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强调潜在性不良反应与剂量及吸入技术有关。焦点在于有合适的指征及吸入皮质激素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