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胞白血病(HCL)3例,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SLVL)2例,白血病-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MM)1例。 1.2 方法
1.2.1 细胞免疫表型检测:B系列单克隆抗体(单抗)包括HLA-DR、CD10、CD19、CD22、CD20、CD11c、
CD25;T系列单抗包括CD2、CD3、CD4、CD5、CD7、CD8等。单抗采自Becton Dickison产品,采用APAAP免疫荧光标记。
1.2.2 TEM检测:标本采自患者骨髓,制备方法按文献〔1〕进行。
2 结果
2.1 ALL组
3例T-ALL的淋巴细胞呈中等大小,胞浆较少,细胞边缘光滑,个别细胞有少数短绒毛突起(平均0.6 μm)。胞浆可见线粒体、溶酶体颗粒,罕见内浆网,尚见少量脂肪滴。大多数细胞核不规则,有的呈脑回形,异染色质较少,散在核内,核仁小且不明显。
3例B-ALL的淋巴细胞胞浆含有较多多核糖体、线粒体,少量溶酶体。2例患者的细胞浆内有较多粗面内浆网。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小切迹,以常染色质为主,有明显的核仁线。1例患者细胞核形态极不规则,但未见较深的核裂隙。
2.2 B-CLL组
优势细胞为成熟一致的小淋巴细胞。细胞约6~8 μm大小,核浆比高。核圆或卵圆,少数细胞核轻度不规则或有切迹,核裂(定义为单一的线性深切迹,不少于核直径的1/3)罕见,异染色质呈团块状聚集,核仁小,往往位于核中心,显隐不一。少量胞浆内含有少数线粒体或溶酶体、少量内浆网;细胞表面光滑,少数有胞膜突起。偶见较为幼稚的淋巴细胞。
2.3 LGLL组
免疫标记示:CD2 48%,CD3 52%,CD4 27%,CD8 14%,CD19 17%,CD22 9%。
光镜形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异常淋巴细胞占61%,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多数淋巴细胞胞浆内显示突出的嗜苯胺蓝颗粒,颗粒数量不等,散在整个胞浆。核染色质粗糙、聚集,类似正常大淋巴细胞,核仁通常不明显。
电镜形态:淋巴细胞较大,胞浆丰富或中等量,核卵圆,染色质中度聚集,可见核仁。胞浆见少量粗面内浆网、丰富的线粒体、中心体,Golgi区突出。>60%的淋巴细胞胞浆中有许多电子致密包涵体,包涵体由平行排列的微管束(PTA)构成。TEM下含PTAs的细胞比例、PTAs的大小、数目与光镜下含嗜苯胺蓝颗粒细胞比例、颗粒大小和数量相对应。
2.4 T-PLL组
异常淋巴细胞中等大小,N/C比低,核卵圆形,部分细胞核形不规则,可见切迹或凹陷,染色体聚集程度介于CLL和ALL之间,多数细胞可见明显的囊泡状核仁。胞浆深嗜碱性,散在粗面内浆网和电子密度颗粒。
2.5 HCL组
免疫标记见表1。
表1 HCL和SLVL的免疫表型%
病例CD19CD20CD22CD11cCD25CD7HLA-DRHCL185-8080621895 276-688288-65 35248663565 980 SLVL169717731172390 251-6211 81485 毛细胞约8~9 μm大小。核圆形或卵圆,常有核切迹,异染色质沿核膜聚集,核仁不明显。胞浆可见多核糖体、少量内浆网、线粒体和溶酶体。所有病例细胞的突出特点是胞浆有许多长的绒毛突起(1.5~2.4μm),有的呈分支状(图1)。1例患者毛细胞胞浆内见到核糖体板层复合物(RLC)。
2.6 SLVL组
细胞体积略小于毛细胞,N/C比高,核圆或不规则形,约半数细胞可见核仁,染色质较浓密;胞浆细胞器较少,部分细胞见绒毛状突起,常位于细胞两极(图2)。电镜下SLVL与HCL区别见表2。
图1 HCL镜下所见 细胞胞浆边缘不整齐,较多长的绒毛状突起,突起长短不一,直或卷曲,多无分支。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