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临床资料
105例AML患者中,男56例,女49例;中位年龄38.92±18.72(12~74)岁。均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组化染色、免疫学分型、染色体检测及骨髓活检等综合指标,参照FAB诊断标准确诊。各亚型分布情况:105例中M0 1例(1.0%),M1 8例(7.6%),M2 34例(32.4%),M3 13例(12.4%),M4 16例(15.2%),M5 31例(29.5%),M7 2例(1.9%)。
AML患者(除M3外)以DA〔DNR 45 mg/(m2*d)×第1~3天,Ara-c 150 mg/(m2*d)×第1~7天〕方案为基础诱导缓解治疗;其中41例(39.0%)应用IA〔IDA 8~10 mg/(m2*d)×第1~3天,Ara-c 150 mg/(m2*d)×第1~7天〕方案治疗,23例(21.9%)应用MA〔MTN 6~8 mg/(m2*d)×第1~3天,Ara-c 150 mg/(m2*d)×第1~7天〕方案治疗。巩固和强化治疗以标准3+7方案或中剂量Ara-c等方案化疗。ANLL-M3患者应用维甲酸诱导缓解,巩固和强化治疗同其它类型ANLL患者。
诱导治疗前,治疗后2 d、14 d,巩固治疗后每两个月进行1次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诱导缓解期每周2次行血象检查,以后每周1次血象检查。疗效判断,根据1987年苏州会议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3级。
1.2 检测方法
治疗前采集患者的新鲜骨髓液并同时采集外周血液作涂片,采用改良ABC-AP法检测。实验中所采用的单克隆抗体(单抗)p170为宝丽曼公司提供,GSTP-1和其它单抗(作MIC分型用)CD2、CD3、CD5、CD7、CD4、CD8、CD10、CD19、CD20、CD22、HLA-DR均为Dako公司提供。
1.3 阳性标准
以细胞膜或浆内见成堆或弥散分布的红色颗粒为阳性细胞。p170和GSTP-1以阳性的白血病细胞总数>5%为标准,MIC分型以至少两种以上分化抗原表达作为AML免疫学表型判断标准〔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p170和GBT-1的表达:105例中有12例(11.4%)初治AML的p170或GSTP-1表达阳性。
12例阳性表达者中,M01例(8.3%),M11例(8.3%),M2a7例(58.4%),M3a1例(8.3%),M5a2例(16.7%)。其中以M2(7例)为最多,其次为M5(2例)。
缓解率比较:耐药表达阳性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7%,耐药表达阴性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9%。但两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耐药表达阴性与阳性者的疗效比较
例数CRPRNR有效率△ (%)
例%例%例%阳性126
50.0
2
16.7
4
33.3
66.71)
阴性936266.71516.11617.282.8 △CR+PR;与阴性者比较,1)P>0.05
12例患者耐药表达与生存率关系:12例单抗耐药表达阳性者中,2例在治疗早期死亡,其中1例死于确诊后(治疗中)第4天,为颅内出血致死;另1例死于确诊后(治疗中)第3天,为严重感染、败血症。1例反复治疗2个疗程未达缓解,于确诊后第58天死于肺部感染、颅内白血病细胞浸润和出血。2例达PR者分别于2.1和1.8个月复发,目前尚生存。6例达CR者中3例(50%)已复发,其中2例于复发后3.2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