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09甲亢未治疗组3041.0±8.929.07±16.10**4340.7±9.16.98±1.36甲亢缓解组2638.0±11.37 .38±2.69*△3639.8±6.25.62±1.23绝经后骨质疏 松组3850.1±5.212.79±6.01▲45#48.2±4.85.68±1. 79皮质醇增多症组640.0±4.113.01±7.01**37 39.8±5.75.12±1.52 注:#为绝经前正常妇女; 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比较,*P <0.01,**P<0.001; 与 未治疗组比 较,△P<0.001; 与 绝经前妇女比 较,▲P<0.001 2.几种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尿DPD/Cr值的测定结果(表2):2型DM患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 同龄 健康人;血糖控制3周后尿DPD/C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甲亢患 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同龄健康人;甲亢缓解组明显低于甲亢未治疗组,高于健康对照组。 绝经后骨质疏 松妇女尿DPD/Cr值明显高于年龄匹配的绝经前妇女。皮质醇增多症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同 龄健康人。
三、讨论
DPD是骨Ⅰ型胶原分子之间的交联化合物之一,起稳定胶原链的作用,几乎仅存在于骨与牙 质的Ⅰ型胶原中,而不存在于皮肤、软骨等胶原中。因此,尿DPD是反映骨吸收活动的客观 指标。赖氨酰氧化酶作用于成熟的胶原,DPD以降解产物的形式从胶原链游离出来,释放到 血循环中,不经肝脏代谢直接经尿排泄。与传统的反映骨吸收的指标羟脯氨酸相比,DPD的 准确性和特异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尿DPD/Cr值与年龄关系密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DPD/Cr值是成人 值的7.3倍。两性比值比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青春期后DPD/Cr值开始下降,逐渐达到成 人D PD/Cr值水平。女性早于男性达稳定期。男性到成年后尿DPD/Cr值不再进一步下降。绝经后 妇女尿中DPD/Cr值又逐渐增高。上述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出人一生中骨转换的变化规律。由 于儿童处于快速的生理生长期,骨转换很快,所以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均升高。据文献报道 ,出生后两个月时DPD/Cr值最高,是成人的10倍以上,此后逐渐降低〔1〕。女性青 春期早于男性,故尿中DPD/Cr值较早达到稳定水平。青春期后,骨转换逐渐减慢至成人水平 。到成人期以后,骨转换处于动态平衡,尿DPD/Cr值无进一步改变。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 水平下降,骨转换再次加快,导致DPD/Cr值水平再度升高。女性51~年龄组尿DPD/Cr值明显 高于61~71岁年龄组,表明绝经后头几年内骨转换加快。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并继发脂代谢障碍和负氮平衡,导致骨组织内糖蛋白和Ⅰ型胶原合成 减少,分解加速;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钙、磷、镁代谢负平衡,骨质脱钙,致使骨质 疏松。胰岛素对骨代谢有直接作用,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刺激成骨细胞核苷酸的合 成;胰岛素还有兴奋25羟化酶的作用,可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1α羟化酶活性,刺激 肾脏生成1,25-(OH)2D3。胰岛素不足时,骨基质合成不足,骨钙化不良。长期高血糖 使 过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后者刺激破骨样细胞释放骨吸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 2〕。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的2型DM患者尿DPD/Cr值高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血糖控制 稳定后尿DPD/Cr值下降。所以,DPD可作为判断2型DM患者骨代谢状态的一项灵敏指标。
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影响趋钙激素与钙磷代谢的平衡,而且还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骨细胞的 活性,影响骨重建过程,使骨转换加快。研究表明,甲亢患者的骨形成指标中血清骨钙素和 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的2倍,而脱氧吡啶啉升高超过正常值的6倍,提示甲亢病 人破 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均增高,但骨吸收占优势,所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学检查证实,甲亢 患者骨吸收表面扩大,破骨细胞溶骨加速,皮质孔隙增加,小梁骨和皮质骨体积减少,呈负 钙平衡,骨胳脱钙,全身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甲亢病 情与骨吸收密切相关,未治疗的甲亢患者DPD/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