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对氧的摄取增加50%。尽管乙醇可以诱导大鼠门静脉血流量增加60%,但是门静脉血流量仍不能满足肝脏的氧耗量,因此肝脏处于相对缺氧状态;⑶31P放射性核素研究表明,无机磷酸/ATP比值增高,肝脏处于低能量状态[4,7]。因此,长期摄入乙醇所致肝小叶中央区氧缺乏可能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有报道,酒精性肝损伤中肝静脉氧含量无变化。关于氧缺乏学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4 自由基的损害作用
关于自由基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目前仍不确定,肝脏微粒体是乙醇氧化的重要场所,Ohnishi和Lieber从摄入乙醇的大鼠分离得到的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片段的研究发现,长期摄入乙醇可以导致一种特殊的P450被诱导,即CYPⅡE1或ⅡE1。乙醇通过CYPⅡE1氧化,伴随氧自由基的产生。氧自由基除直接损伤肝细胞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肝细胞对脂质过氧化的敏感性,引起肝细胞损伤。另外还发现,自由基可以在肝细胞膜上与CYPⅡE1结合引起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使肝细胞损伤,导致酒精性肝病的病理变化[7,8]。
5 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5.1 血栓素及血栓素受体系统
1989年,Nanji和French首先发现,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证实,不饱和脂肪酸中促进酒精性肝损伤的成分是亚油酸[9]。亚油酸在机体内代谢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又在环氧化酶作用下,形成血栓素。因此推测血栓素与ALD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酗酒,乙醇可以通过抑制枯否细胞的解毒能力和(或)增加胃肠道粘膜的通透性,导致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不但与酒精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且调节着实验性ALD中血栓素的产生[12]。目前认为,内毒素主要作用于肝
内枯否细胞,诱导血栓素的产生[9]。
血栓素A2(TXA2)是潜在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因子。长期摄入乙醇,肝脏对氧的利用障碍和氧耗量增加[4,7],肝窦血管收缩更加重了肝脏氧缺乏,进一步引起肝脏损伤[9,10]。TXA2是通过与特异的TXA2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Nanji等发现,乙醇诱导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中,枯否细胞血栓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分离的肝脏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无上述表现[9]。Ishiguro等利用特异的TXA2受体拮抗剂[3H]S-145在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肝损伤中研究发现,TXA2受体主要位于枯否细胞表面[11]。TXA2-TXA2受体系统不但调节着肝窦微循环,而且通过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肝脏损伤。一方面,TXA2通过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引起肝脏坏死性炎症改变。血栓素抑制剂可以明显减轻乙醇引起的肝脏坏死性炎症,同时降低肝内TNF-α mRNA水平[10]。另一方面,TXA2可能通过增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形成,导致肝纤维化[10]。
TXB2是TXA2稳定的水解产物,血浆中TXB2浓度反映了体内TXA2生成的水平。TXB2不但可以诱导离体的肝细胞膜形成大泡,导致肝细胞损伤[9,10],而且血浆中TXB2增高的水平与酒精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2]。Nanji等发现,肝细胞内有TXA2受体mRNA表达,故推
测TXB2是通过与肝细胞表面TXA2受体结合起作用的[10]。 5.2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17000Da的蛋白质,人TNF-α由157个氨基酸组成。TNF-α可以诱导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炎症反应、脂质代谢作用都有影响。TNF-α与早期酒精性肝损伤有关。Khoruts等报道,酒精性肝炎病人循环中TNF-α水平增高,且TNF-α与酒精性肝损伤的生化指数相关[13]。Nanji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的研究中发现,肝内TNF-α mRNA增高的水平与肝脏病理损伤的程度相关[14]。Yuji等发现,抗TNF-α抗体可以明显减轻乙醇喂饲大鼠的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但对肝脂肪变性无影响[15]。离体人肝胚细胞瘤细胞(HepG2细胞)毒性实验发现,TNF-α可以使Hep g2细胞生存力下降,这种作用与TNF-α引起细胞凋亡有关,抗TNF-α抗体可以减轻TNF-α的细胞毒性作用[16]。以上研究说明,TNF-α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目前认为,酒精性肝病中,高浓度的TNF-α可以引起窦内皮细胞损伤及细胞周期障碍,并且在引起肝脏坏死和炎症中起一定作用。
5.3 白介素
与酒精性肝病发病密切相关的白介素主要有IL-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