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给予肠激酶以激活胞外酶原,导致AEP转化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因此,细胞外酶原活化可能是ANP发病的基础,且可能与全身并发症有关。 由此可见,TAP作为胰蛋白酶原激活的分子标志物,为动态观察AP胰酶活化的定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工具。
3.Ca2+超载与TAP
Ca2+超载在AP发病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995年Ward等[18]提出假说:各种致AP因子引起胰腺细胞内[Ca2+];持续升高,使胰腺细胞异常从而导致AP的发生,其机制有:(1)阻止钙/钙调蛋白信赖性蛋白激酶失活,使细胞不能对进一步刺激产生反应;(2)激活降解的Ca2+依赖性蛋白酶、磷脂酶A2、核酸内切酶;(3)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崩溃从而使ATP耗尽;(4)对细胞骨架的破坏;(5)致胰蛋白酶原自动活化[19];(6)细胞内胰酶活化对Ca2+有信赖性。
Mithofer等[20]在大鼠左颈动脉内注射200mg/kg氯化钙(2分钟内),导致细胞内Ca2+快速持续升高而激活胰蛋白酶原,TAP早期即升高且维持24小时,而局部腺细胞明显坏死出现在24小时。可见TAP早期升高是高钙激活胰酶的原发结果而坏死腺泡胰酶活化所致。而Frick等[21]将分离的胰腺细胞与离浓度氯化钙液5.0mmol/L共同孵育,结果示单纯细胞外Ca2+增高不能导致ATP的升高。若加入大剂量蛙皮素或卡巴胆碱则使胰酶活化增加1倍,胰蛋白酶原活化先于胰腺细胞的损伤。酒精性AP模型中,Ca2+拮抗剂亦明显改善胰腺损伤的程度、减少胰腺和血中TAP值。有学者认为胰腺微循环障碍可导致细胞钙超载,Ca2+超载可引起胰蛋白酶原自动活化而导致AEP向ANP转变[22]。综上所述,Ca2+超载不仅参与了AP发病的早期活动,而且对AEP向ANP转化起重要作用。
4.TAP检测对Asp的早期预测
4.1实验性AP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胰腺损伤的严重程度随TAP产生的增加而加重[23]。Schmidt等[24]测定不同严重程度的大鼠血、尿中TAP。血、尿TAP浓度值得早期准确预测预后,且TAP升高与胰腺细胞坏死和胰腺内出血高度相关。最近,他们又发现
ANP大鼠腹水中TAP值能准确预测ANP晚期组织病理学病变。这些实验为临床TAP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4.2临床研究 Gudgeon等[25]运用放免法首次测定了50例不同病因的AP患者的尿TAP值变化。入院时尿TAP值≥2 nmol/L早期预测重症Asp的特异度为90%,敏感度为80%,准确度为87.3%,且高于2nmol/L的患者75%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入院后24小时尿TAP最高值≥2 nmol/L对AP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5%、80%和83.6%,在早期预测Asp方面,尿TAP法优于Imrie多因素评分系统及CRP值检测。为了排除肾功能的影响,Heath等[26ꗬ从发病时面 非入院时分几个时段取样,对尿TAP/Cr进行监测。尿TAP/Cr的中位数峰值在首发症状后12~24小时之间,且重症AP组明显高于轻型组。晚近,Perejaslov等[27]用ELISA检测了35例AP患者的血TAP浓度。据Ranson评分标准,35例中13例为轻型,22例为重型。入院第一天血TAP浓度阈值>10.5 nmol/L早期预测ANP的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69.2%。
动物实验业已证实ANP时胰腺微循环障碍可使胰腺产生的TAP进入血循减少,从而影响了血、尿中TAP值,因此提出检测腹水中TAP更能准确地反映胰酶活化的数量[28]。Heath等[29]对22例AP病人在首发症状
后23小时内(14~58小时)行腹腔抽吸术。腹水中TAP诊断胰腺坏死的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5%,有助于外科手术病人的选择。一般腹穿时间以48小时或更迟一些为宜,这样可使一些轻度AP患者免受检查的痛苦。目前对比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好方法,相比之下,TAP检测更方便、可行。因此应用TAP检测来诊断胰腺坏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5.小结
TAP作为胰蛋白酶原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对胰酶活化机制的研究直到了推动作用。另外,动物及临床实验均证实TAP对Asp的早期预测有较高的价值,TAP有希望成为临床AP病人的一项常规检查指标。但是因临床研究例数的限制,应设计大组病例临床研究去评估和确定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Hurley PR et al.J Immunol Methods,1988;111(2):195-203
2.Karanjia ND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