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on,MPVR)结合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出胰周大血管的图像。脾动脉、肝动脉在轴位上显示最好,肠系膜上动脉在矢状位显示最好,门静脉在稍有旋转的冠状位上显示清楚。CTA可显示这些血管的狭窄、闭塞或被包绕侵犯,Diehl报道CTA显示了螺旋CT发现的35例胰腺癌血管受侵中的30例(86%)。其中32例肠系膜-门静脉受累显示30例(94%),而27例动脉受累只显示18例(67%)。显示动脉受侵的准确率低可能与轴位像上肿瘤包绕动脉,但在重建的图像上并无管径的改变,CTA能提供血管受累的有效参考信息,但不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2.3 CT胆管造影(CTcholan-giography,CTC)以及CT胰胆管造影(CTcholangiopancreatography,CTCP):CTC是经静脉注射胆道造影剂后螺旋CT体积扫描,经MIP和表面阴影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显示胆系正常解剖和病变的一种直接的胆管造影技术。显影的胆管呈高密度,CTC主要用于疑有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或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现在CTC可利用CT设备工作站的功能,使用导航技术,实施仿真内窥镜观察和沿管径长轴的垂直方向重建。CTCP是采用螺旋CT在动态增强的门静脉期(胰实质期)进行体积扫描,将原始资料用最小密度投影后处理多平面重建,获得胰管及胆管图像的一种新技术。Rapto-poulos等报道64例疑为胆系或胰腺疾病病人的研究结果,作者将胰管分为头、体、尾3段,胆管分为胰内和
胰外2段,并均按显示程度分为1~5级;277段胰管或胆管在轴位CT上和CTCP比较,109段在CTCP上与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 crectography,ERCP)比较,结果表明,轴位CT上277段有56段不能显示,而CTCP上仅15段不能显示(P<0.001)。CTCP和ERCP分别有9段和3段不能显示(P>0.05),此109段中,35段CT和CTCP均显示,其余的除1段外CTCP显示优于轴位CT(P<0.01),35段CTCP与ERCP显示相同,9段优于ERCP,66段则不及ERCP。CTCP改善了胰管和胆管的显示,并且其图像质量接近于ERCP,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上有较大潜力。
3 胰腺MRI的新进展
3.1 MRI脉冲序列 用于胰腺MRI成像,传统的脉冲序列为常规9实用老年医学1999年第13卷第1期自旋回波(SE),但该脉冲序列成像时间长,有呼吸运动、肠蠕动及化学位移伪影,影响了图像质量,不利于胰腺病灶的显示。为改善胰腺图像质量及提高病灶的检出率,目前胰腺常规MRI检查在3个方面有较大发展。①缩短成像时间,T1加权像(T1WI)采用梯度回波序列如FLASH、Turbo-FLASH等序列,在呼吸屏息下完成检查。T2加权像(T2WI)则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FSE具有与常规SE序列相同的图像质量,但扫描时间缩短3~240倍。②脂肪抑制技术,它能使脂肪组织信号丢失,而其他较低信号强度的组织信号增高。该技术既可与SE序列也可与梯度回波序列结合,产生T1WI或T2WI的图像,使胰腺实质的结构及其与病变的对比显示更清楚。③动态增强扫描,由于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动态增强扫描成为
可能。如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一样,可进行动脉期和胰实质期(门静脉期)的扫描。以上3种技术结合使用,使小胰腺癌的检出率提高,其检出率可高于CT;对较大的胰腺癌,则显示肿瘤外侵比CT更敏感。 3.2 MR血管造影(MRA) MRA是一种非创性不需要造影剂的血管显像技术。在MRA图像上,静止组织呈黑色,流动的血液呈白色,两者对比良好。由于呼吸运动、心血管搏动及体线圈所致的信噪比低,体部MRA的应用远不及颅脑及颈部好。腹部MRA的成像方法主要是用二维和三维的时间跃迁(TOF)技术。使用该技术,胰腺周围的较大血管,如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均可显示。MRA可了解这些血管是否有阻塞或包绕,有助于胰腺肿瘤的分期,目前采用快速成像序列与静脉注射造影剂结合,可在呼吸屏息下(15~20秒)1次完成MRA,即消除了呼吸运动伪影,又因造影剂使T1驰豫时间缩短,克服了血流饱和引起的信号丧失,大大改善了血管的显示,但其实用价值还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3.3 MR胰胆管成像(MRCP) MRCP是通过MR水成像技术显示胆管和胰管。其原理是相对静止的液体其T2值很长,在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高于周围实质器官或快速流动的血液。当采用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