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m的正常肠组织(组织学上无炎症浸润迹象)。结果显示,在CD病人中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PECAM-1阳性内皮细胞明显增加。LFA-1在UC、CD病人中表达尽管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其在固有层细胞表达超过了对照组将近20%。这些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促进IBD的早期病变(邻近炎症部位的正常肠组织)的发生、发展。 细胞粘附分子在肠组织的表达受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很多资料已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和白介素能促进粘附分子的表达[11,12],而且某些粘附分子在UC和CD中调控程度有所不同,这可能反映了两种疾病炎症细胞浸润或组织病理学上的差异[13]。
3细胞粘附分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UC和CD都是肠道炎性疾病,白细胞浸润到肠壁是IBD的明显标志。粘附分子在炎症细胞的浸润、肠组织炎症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3.1 选择素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微弱粘附
在组织损伤后数分钟内,血管内循环的白细胞表达L-选择素,血管内皮细胞被激活后表达P和E-选择素,在血流状态下,内皮细胞P和E-选择素与白细胞相应配体结合后,使血管内快速流动的白细胞运动减慢,这是一个短暂、可逆的过程。
3.2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稳定粘附
由于白细胞沿内皮做滚动运动,可诱导内皮细胞上其他粘附分子的表达,如CD31和CD44等。他们与白细胞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使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互为配体-受体的其他粘附分子相互结合,如IFA-1/ICAM-1、LFA-1/ICAM-2、Mac-1/ICAM-1、VLA-4/VCAM-1等。这样导致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稳定粘附,致使特定的细胞亚群定位于此处。
3.3 由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PECAM-1介导白细胞穿过内皮向炎症部位移行
当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牢固粘附后,在梯度分布的PECAM-1介导下,穿过内皮连接处。实验证明,抗PECAM-1的单克隆抗体或重组的可溶性PECAM-1可阻止70%~ 90%的白细胞穿过内皮。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被阻止穿过内皮的白细胞仍然与内皮细胞表面牢固结合,并精确定位于内皮细胞连接处上方[14]。穿过内皮的白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VLA-4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如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及胶原结合,进入炎症组织。
4抗细胞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前景
抗ICAM-1抗体能有效地抑制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粘附,从而减轻炎症程度。Wong等[15]对乙酸诱发的IBD小鼠给予抗ICAM-1抗体。7天后,小鼠肠上皮细胞破坏程度减轻,白细胞浸润减少,远端结肠与全身体重之比下降,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2倍,超氧化物减少将近85%。抗CD11b/CD18和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能明显地减少粘附的白细胞数目和白细胞迁移,同时使红细胞滚动速率增加[16]。
在自发诱导的慢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中,肌注抗VLA-4(α4β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HP1/2。结果发现,实验组急性炎症活性平均指数从1.6±0.3降到0.2±0.1。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指数从1.8±0.5变为1.2±0.2(P<0.01)[17]。α4β7的整合素单克隆抗体ACT-1免疫治疗,不仅使动物腹泻症状完全缓解,而且也减少了不表达或微弱表达α4β7的中性粒细胞(40%~50%)和巨噬细胞(30%~45%)[18]。
阻断IBD发病机制中的粘附过程,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使之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学者在此方面作出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hanby Am et al. Am J Pathol,1996:148(3);723-729
2 mathew J et al. J Pathol,1996;179(1):741-749
3 fox SB et al. Cancer
Res,1994;54(16):4539-4546║║║║4 schurmann GM et al. Gut,1995;36(3):411-418
║║║║5 nakamuka S et al. Lab Inv,1993;69(1):77-85
║║║║6 dogan A et al. J Clin Pathol,1995;48(2):143-146
║║║║7 rosenberg WMC et al. Lancet,1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