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显示急性胰腺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强调对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行ERCP及内镜治疗.②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仍较困难,ERCP可发现胰管结石.胰管狭窄或胰腺假性囊肿,内镜治疗主要为EST,结石清除,扩张胰管,支架置入和外引流等,从而达到去除胰石,解除梗阻,引流胰液,缓解疼痛等治疗目的,目前国外学者已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还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很多方面还是空白,与胆道疾病相比,国内胰腺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开展内镜治疗的单位甚少,目前仅见个别报道,薛平etal[17]报道12例慢性胰腺炎7例合并有胰石行内镜下胰胆管括约肌切开取石术,5例腹痛完全缓解,2例较前明显减轻,无l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作者曾对慢性胰腺炎顽固性疼痛患者.放置胰管支架8例次,胰管狭窄扩张5例次,均缓解了疼痛,但远期效果则需进一步证实.③胰腺分裂症:胰腺分裂症的内镜治疗有经副乳头扩张.副乳头切开及置管引流.我院对4例胰腺分裂症作副乳头切开及扩张,症状均得到缓解.乳头切开可扩大乳头开口以增加引流,但短期内易再狭窄,引起胰腺炎复发,3并发症防治ERCP目前已公认为是一项比较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我院[10,18]近10+a7328例次诊断和治疗性ERCP共发生并发症者79例次,发生率为1.04%,死亡2例,死亡率0.03%,诊断性ERCP并发症主要为急性胰腺炎(0.66%),其次为化脓性胆管炎(0.33%),与插管困难,反复显影,注造影剂过量及过多有关,为预防化学性胰腺炎发生,应严格控制造影次数及造影剂用量,对已有胰腺疾病的患者,可术前注射生长抑素或甲磺酸加贝酯等予以预防,治疗性ERCP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与化脓性胆管炎,与操作,黄疸及糖尿病有关,长期(副)胰管内支架引流患者可发生支架阻塞、移位、胰管破裂及假性囊肿形成等并发症,也可导致胰管不规则(49%),变窄(35.5%),侧枝胰管扩张(15.5%),胰管周围纤维化、萎缩等.绝大多数发生并发症患者可经内镜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得以痊愈(94.74%)仅极少数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4展望经过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ERCP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应用规模和技术开发等方面仍显不够,有些领域仅是少数专家的尝试,特别是治疗性ERCP有些领域尚未开发.随着内镜及附属器械的日趋国产化,诊断和治疗性ERCP不断推广及普及,内外科医师通力合作,我国诊断和治疗性ERCP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作者简介:李兆申,男,1956年10月13日出生,河北省宁晋县人,汉族,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88年获消化内科学硕士学位,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学位导师,兼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委员、秘书,上海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消化系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消化内镜诊治工作,发表论著100篇,主编、参编医学专著10篇,本刊编委。参考文献:
[1]张澍田,于中麟,于永征,冀明,马大庆,靳二虎,梁宇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与直接造影术对照诊断胰胆系疾病.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72-74
[2]龚彪,王坚。ERCP中采用气襄导管造影确诊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78-79
[3] 褚莹,任晋进,胆管癌ERCP的X线表现及对影像诊断的评价,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5;6:140-141
[4]任旭,王义录,李洪松,唐秀芬,李秀梅,王艳华,原龙,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17-19
[5]杨克钦,郭学仁胆道梗阻性病变的PTC,ERCP诊断:附100例分析,实用放放射学杂志,1998;14:35-37
[6]许曼华,李国强,吴自英,ERCP对胆襄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91-92
[7]张安田,刘 ,李少华,许振纲,韩雅琳,ERCP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内镜,199
2;9:202-204 [8]龚晓明,陈元方,陆星华,胰腺癌患者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99;38:673-676
[9]孙振兴,许国铭,李兆申,吴仁培,E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内镜,1995;12:334-336
[10]孙振兴,许国铭,李兆申,谢苏庆,王娜,田青,吴仁培,姚银珍,方裕强,诊断性及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应用价值(附7238例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19: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