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单一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水平。这也是导致不同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差悬殊的原因之一。 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发性肌炎、溃疡性结肠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血清或关节滑膜液或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1、IL-2、IL-6及TNF的水平明显升高。但不同的报道由于标本采集、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计算不同,同一种疾病的细胞因子含量或活性单位相差较大,有的高达10~100倍。
既然细胞因子参与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也参与着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细胞因子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起码在理论上讲,肯定是有意义的。这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1.规范细胞因子检测标准化的制定,包括标本的种类与采集、检测的方法、相对统一的标准品或参考品,从而避免不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不同。
2.同时联合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炎症性细胞因子、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
3.动态观察细胞因子的变化,客观反映细胞因子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不同的作用。
4.进一步阐明不同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包括在分子水平、蛋白水平、细胞水平直至整个机体水平。
作者单位:仲人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全军临床免疫中心)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