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逃逸免疫防卫机制及可能对策 |
|
,同时应用药物灭活病毒。为此,针对病毒逃逸免疫机制,设计药物及疫苗以对抗;增强相应免疫机制,逾越病毒所致免疫抑制作用。RNA病毒易在感染过程中发生突变,是防止病毒逃逸免疫最理想的办法,早期使用足量抗病毒药物可使之消灭。按病毒复制机理,研制强有力抗病毒药物,是为当务之急。免疫细胞cytokine及辅佐刺激信号分子是调节和增强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之一。(1)增强抗原提呈细胞功能:APC中提呈抗原能力最强的是树突状细胞(DC)。GM-CSF,IL-4及Flt-3配基的联合使用,能支持DC增殖,并表达抗原提呈功能。IFNγ则能诱导细胞表达MHC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及B-7分子,增强抗原提呈。IFNγ尚使巨噬细胞分泌IL-12功能增加,进而诱导Th1细胞分泌IL-2及IFNγ,增强APC对抗原的提呈,并诱导CTL产生。细胞因子IL-2,IFNs,IL-12等结合DC治疗,可为一种措施。SCF、GM-CSF、IL-7等促进造血,促进免疫细胞生成,在必要时,亦可采用。(2)增强NK及CTL产生及功能:IL-2及IL-7是支持NK及CTL增殖的最好cytokines。诱导NK及CTL分化为效应功能细胞,则需cytokine联合应用,如IL-2+IFNγ+IL-12,或IL-2+IL-4+IL-6。在慢性病毒感染中,则可试用cytokine及辅佐分子编码基因构建的载体,作DNA疫苗治疗,如IFNγ+B7(或CD4)或IL-12+B7等等。亦可试用cytokine诱导的CTL细胞治疗。由抗CD3mAb活化,并在含IL-1+IL-2+IFNγ培基中扩增,产生的CIK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已用于慢性HCV感染的治疗。(3)诱导保护性中和抗体及保护性免疫产生:针对HIV的gp120分子中与CD4分子及CCR5结合的基序(motif)产生的Ab,则有中和保护作用。游离的gp120不能诱导此类中和抗体产生,因与CD4结合的是gp120与gp41结合的较隐蔽部位,此部位与CD4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才暴露与CCR5结合部位。分析研究清楚这些表位基序,则可人工合成多肽疫苗,诱导保护性中和抗体产生。人工设计DNA疫苗,保留致CTL及中和抗体的基因,去除病毒抑制免疫应答基因,既可用于预防病毒感染,又可考虑用于慢性病毒感染治疗。(4)调整cytokine网络功能:病毒感染常致Th1抑制,而Th2功能相对增强,降低CTL/NK功能,易使细胞发生凋亡。应用Th1细胞产生的cytokines,如IL-2,IFNγ,结合IL-12,IL-15,IL-18可增强CTL/NK功能,抑制Th2细胞功能,亦间接降低细胞凋亡。(5)阻断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此病毒入侵机制本身即可干扰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HIV以CD4作为受体,CXCR4及CCR5作为辅佐受体,侵入宿主细胞,HCV以其E2结合肝细胞表达的CD81,而入侵细胞。阻断病毒的这些相应分子,则可望阻断相应病毒的入侵。
上一页 [1] [2] [3]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口服耐受及鼻粘膜耐受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 下一个医学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