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质检(QC)程序的SQ产品保证了批与批之间的一致性。UM是用微克表示主要致敏蛋白的含量。SQ和UM程序都包括三个质控步骤即提取物的组成、主要变应原蛋白的含量和总生物效价。 广州医学院赖乃揆教授指出,我国开展AIT的医院多至1000家,但成立变态反应科的仅20家医院。他从该院对6.4万例患者进行了免疫治疗的结果分析表明,显效达47%,34%有效。存在的问题是:(1)AIT起效慢,治疗时间长,难以维持,其中1/4~1/3的患者中途停止治疗;(2)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未经过培训;(3)变应原制备混乱,无相应标准化,有些单位使用自制的变应原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急切需要解决变应原标准化的问题,我国应有相应的变应原生产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文昭明教授指出,哮喘患者若皮肤试验或体外试验阳性或有变应原诱发史者可行免疫治疗。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依从性差、长期FEV1占预计值%<70%的慢性哮喘患者及<5岁的
儿童,蜂毒过敏者不用或慎用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的变应原选择应依据引起症状的变应原、皮肤试验/体外试验证实(IgE阳性)的变应原确定。AIT不良反应多为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少见,还有与IgE无关的血管神经反应。其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为患者敏感,剂量过大。影响疗效的因素有:(1) 病例选择是否合适;(2) 变应原选择是否确切,AV质量如何;(3) 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她说,皮肤反应越强与哮喘发病关系就越密切。今后应对变应原实行生物活性单位(BU)测定。
最后广州医学院钟南山院士在总结中首先肯定了3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及其与会专家的积极参与。他指出:(1)哮喘变应原免疫治疗有了新的进展,应对其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及疗效在国内进行介绍;(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与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变态反应学组成立协作组织,负责组织我国AIT研究工作;(3)积极呼吁建立我国自己的变应原质控标准;(4)引进皮肤试验和免疫治疗的标准变应原,并在国内开展哮喘免疫治疗的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5)在我国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制备未解决之前,应提高我国粗制变应原制备水平,建立粗制变应原标准,以便正确诊断过敏性疾病;(6)在2年内,丹麦ALK-Abello公司在国内进行培训,并按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应用标准化变应原免疫治疗,评价其作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