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有关传染病的误诊问题

到腮腺导管口的红肿。

  2.5 诊断思维不正确 诊断过程是十分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虽已收集到详细、全面的资料,但还是发生了误诊和误治,这与医生的诊断思维和心理状态不无关系。

  3 减少或避免传染病误诊的措施

  传染病特别是那些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人类危害大的传染病的误漏诊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误漏诊。

  3.1 推行传染病的再教育制度 几乎95%的传染病人首诊于综合医院的普通内科,加之老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变异和数十种新传染病的发现。因此, 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的继续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和诊治水平,是防止传染病误漏诊的关键。本刊初步统计(因部分稿件不能区分所在单位的性质),传染病误诊病例的90%是来自综合性医院。

  3.2 拓宽传染病专科医生的知识面 诸多的传染病涉及整个大内科的知识范畴,只有在坚实的内科基础上才能发展专业,一般认为专业训练不少于3年,才具有一定的避免误漏诊的能力。

  3.3 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查方法 充分利用传统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同时也要研究建立特异、敏感、简便和价廉的新的检测方法。一些传统的诊断传染病的方法,如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和培养;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分类和形态观察;腹泻病人粪
便的镜检、培养、结肠镜检查及必要时的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一批传统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血清免疫学检查,以及近20年开展的间接、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的多数地区,如能正确运用和正确解释这些试验方法的意义,在防止传染病的误漏诊中仍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为了提高传染病的整体诊治水平,更应开发利用如临床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新的试验技术,如有人推荐对血行播散型结核行骨髓活检,其细菌检出率虽不高,但组织学检查有30%~70%可发现结核性肉芽肿。病原和免疫学检查常需多次复查,如本期报道的恶性疟疾经4次血涂片始得阳性结果。

  3.4 培养严谨正确的诊断思维方法 正确的诊断来源于长期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诊断过程中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而要进行科学客观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对那些不符合一般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要多思考,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MUC6基因的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没
    关节镜下自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及有关
    高速公路内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分析
    2004年上海市普陀区甲 乙类传染病疫情
     干扰素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IFN  TNF 
    延安市在校学生1998 2002年传染病发病
    2004年上海市普陀区甲 乙类传染病疫情
     干扰素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IFN  TNF 
    延安市在校学生1998 2002年传染病发病
    当前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面临的新挑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