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心律失常与受体相关研究

基础上,剪下窦房结区域,继续酶解消化,最终分散成单个细胞。典型的窦房结细胞在显微镜下呈长梭形,长约50~80 μm,宽10~15 μm,横纹较淡,有一个明显的核居于胞浆中央区[27]。

  浦肯野纤维的分离有多种方法,例如在4℃ Kreb溶液中将离体心脏打开,从左室取一窄条附有浦肯野纤维的肌段(宽约2~3 mm,平均横切面积1.2 mm2),将游离的纤维末梢继续灌注悬浮,最终得到单个浦肯野纤维细胞[28]。

  以上传统的细胞分离方法均较繁琐,且多用于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细胞离子流的变化,故应用受限。Song等[29]创立了一种改良技术,根据传导系统解剖学定位特点,沿心脏长轴分离出整个传导系统。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可观察到传导系统两个相邻部位之间的过渡组织,以及能与其他多种实验目的相配合的优点。

  四、心律失常的遗传学基础

  美国每年有350 000人死于心脏性猝死,然而至今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分子细胞学机制仍是个谜,部分研究已将某些心律失常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长QT综合征(LQT)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近年来逐步认识到LQT起源于编码心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的突变。4个LQT基因已被证实,亦不排除其它基因位点的存在[30]。LQT3基因SCN5A位于3号染色体,编码心肌Na+通道,SCN5A通道基因突变引起通道功能增强(gain-of-channel function)。LQT2基因HERG编码Ik通道alpha亚单位,位于7号染色体。HERG钾通道基因突变可造成通道功能下降。11号染色体上KVLQT1编码蛋白质的生理特性尚不清楚,但从其互补DNA序列分析中提示这一蛋白质可能是一种新型K+通道[31]。LQT4基因位于4q25-7,部分患者伴有面肩胛肱部肌营养不良(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且FSHD基因位于4q35-ter,推测两者可能有一定关系。

  家族性DCM中有一种特殊类型——传导系统紊乱性扩张型心肌病(CDDC),其家族成员在20~30岁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心律失常和房室阻滞。对俄亥俄州(Ohio)一家族进行连锁分析,发现CDDC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中心区(1p1-1q1)。最初连接蛋白connexin40(缝隙连接的蛋白成份)基因被认为是CDDC的代表基因,但未得到进一步证实。最近Mark等[32](1996)对一个瑞士-德国家族的连锁分析结果,将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上(3P22-P25),具体代表基因产物不知。

  另外对家族性房颤的基因分析,也发现其与染色体上某一位点变异密切相关[33]。以上资料表明遗传在心律失常中占重要地位。大量人群调查,尤其是家族基因连锁分析,将有助于从基因水平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五、房颤的离子、受体研究

  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西方60岁以上的人群有2%~4%的患者有房颤。房颤的电生理特点为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限缩短,不应期离散度增加,但对房颤发生的细胞学机制了解很少。目前研究多集中在房颤时离子电流的异常上。有关研究表明,慢性房颤患者心房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的缩短是由于外向K+电流减弱所致,且与特异性心房K+电流密度的改变相关。Ikα亚单位蛋白有KV1.5和KV2.1两种类型,慢性房颤时KV2.1密度不变,而KV1.5明显减少,且与Ik密度下降相一致,说明KV1.5是人心房肌细胞中Ik的主要成份[34]。另外慢性房颤患者,Ik Ach(Ach激活的外向钾电流)、L-型Ca2+通道、ICa的mRNA显著下降,降低程度与房颤病程呈正相关。

  心房肌内M受体含量丰富,迷走神经兴奋后释放Ach作用于M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的外向K+电流,可使细胞膜过度极化,动作电位时限缩短。由于迷走神经末梢在心房中的离散性分布,迷走兴奋时,Ik Ach


的激化程度在空间上亦非均一,从而造成各部分电活动不一致,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增加,易化折返形成,诱发房颤。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路对Ik Ach、L型Ca2+通道均有激活作用,故在房颤发生中可能有意义。在对多种离子通道调控的研究中发现一特殊现象,M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对离子通道均为正调节,但在房颤中这些离子通道密度显著减少,是否离子通道也与受体一样,对受体后径路的刺激产生下调反应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对多种心律失常患者抗β抗体研究中,房性心律失常似与抗β抗体相关性不大,可能由于心房肌中M2受体在细胞自律性调控中占优势所致,故可考虑研究一下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房颤患者是否存在高水平的抗M2抗体。

  AT受体在房颤发病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心
    低钾性缓慢性心律失常11例报道
    稳心安神活血化瘀汤治疗心律失常80例疗
    头针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及血压的
    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致缓慢型心律失常16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 心率
    浅论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诊治
    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可达龙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心律失常临床观
    扩张型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