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分为3组,每组6例。(1) PDBu组:作人肺内肺动脉环对1~25 nmol/L PDBu的浓度-效应曲线。(2) RO318220+PDBu组:以RO318220 (5 μmol/L)预孵育人肺内肺动脉环30 min后,同前作PDBu浓度-效应曲线。(3) BN52021+PDBu组:以BN52021(300 μmol/L)预孵育人肺内肺动脉环30 min后,再同前法作PDBu的浓度-效应曲线。 三、实验方法及观察指标
动物部分:(1) 整体水平:动物以20%乌拉坦(0.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后先按孙波等[6]方法测定体循环动脉压(mSAP)及肺循环动脉压(mPAP),然后迅速开胸取心肺,在4 ℃ Krebs液中分离左、右肺外肺动脉干;并分别剪下右心室、左心室及室间隔,待自然干燥后以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右心室重/(左心室重+室间隔重)[RV/(LV+S)]以反映右心室肥厚程度。(2) 离体水平: 每只动物分别取左、右两段肺外肺动脉干(长2~2.5 mm,直径1.5~2 mm),作对 PDBu的时间-效应曲线及浓度-效应曲线,以衡量PKC通道的功能状态。 将两段肺动脉环分别以两端有拉钩的银丝悬于2个5 ml恒温浴槽中(其中充满Krebs液,T=37 ℃,pH=7.40,持续通入95%O2、5%CO2混合气体),拉钩一端悬于张力换能器,张力信号送入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肺动脉环在最适前负荷(600~700 mg)下平衡1.5 h后,观察其对5 μmol/L盐酸苯肾上腺素(PE)的反应(取反应峰值为P0),然后反
复洗脱至张力回到基线后,分作如下处理:① 时间-效应曲线:浴槽中加入 500 nmol/L PDBu后保持1.5 h, 观察血管张力变化,取最大张力值P1(表示为P0%)、达P1一半时对应的时间t1/2、峰值持续时间T及在不同时间点(2、4、8、12、20、40、60、80 min)时张力值(表示为P0%)为指标。② 浓度-效应曲线:浴槽中累积加入PDBu,使其浓度在10~11 000 nmol/L范围递增(取10、50、100、1 000、5 000、11 000 nmol/L 6个点),观察血管张力变化,取达最大张力值一半时对应的浓度(EC50)为指标。 人体标本部分:同动物标本处理法将人体肺内肺动脉环悬于5 ml恒温浴槽中记录其张力变化。在最适前负荷(800~1 200 mg)下平衡1.5 h后,观察血管环对5 μmol/L PE的反应(峰值记为P0%), 然后反复洗脱至张力回到基线后作如下处理:(1) PDBu组:浴槽中累积加入PDBu,使其浓度在1~25 nmol/L范围内递增(取1、2.5、5、10、25 nmol/L 5个点),观察血管张力变化。(2) RO318220+PDBu组:以5 μmol/L RO318220预孵育血管环30 min后,同PDBu组处理。(3) BN52021+PDBu组:以300 μmol/L BN52021预孵育血管环30 min后,同PDBu组处理。各组取PDBu浓度-效应曲线上在各浓度点的张力值(表示为P0%)及达最大张力值一半时对应的浓度(EC50)为指标。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
结果
一、动物部分
1.mSAP、mPAP及RV/(LV+S):缺氧组的mPAP及RV/(LV+S)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银杏叶治疗组(P均<0.05),银杏叶治疗组的mPAP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动物mS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表1 三组动物mPAP、mSAP及RV/(LV+S)比较(±s)
组别只数mPAP(mm Hg)RV/(LV+S)mSAP(mm Hg)正常对照组711.0±1.20.260±0.020131.4±2.4缺氧组722.0±1.0*0.360±0.020*134.0±5.5银杏叶治疗组713.4±1.3*#0.270±0.050#130.0±1.4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缺氧组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2.PKC通道功能状态指标:(1) 时间-效应曲线:各组肺动脉环均在500 nmol/L PDBu的作用下呈时间依赖性的、缓慢增强而持久的收缩反应。缺氧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