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的情况下,进行所谓洞穴心脏手术(prntac-cess)。Ribakove等报告31例应用此技术的MID-CAB,无手术死亡,亦无神经、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证实了此种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 目前MIDCAB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种情况:①病变血管主要限于左前降支或/和右冠状动脉的病例。②再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③年老体弱的高危病人,难以接受体外循环者。如曾发生过脑血管意外者、肾功能衰竭者,左室功能严重损害者及升主动脉钙化,不便进行升主动脉操作者。
4 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
TMLR是利用激光在心肌的缺血区制造多个贯穿左心室壁全层的孔道,直径为1mm~1.2mm,左心室的血液在收缩期,通过这些孔道注入到缺血的心肌内,并经由心肌内的窦状隙—冠状动脉交通网,向该部心肌供氧,而改善心脏功能。
70年代Mirhoseini首先应用CO2激光对左室缺血心肌打孔,1988年并报道了对无法作CABG的缺血区心肌进行TMLR12例的经验,肯定了TMLR的治疗效果。到1996年4月,全世界已有1500TMLR的病例。
与各种冠心病治疗方法相比,TMLR是一种建立在心肌解剖结构和仿生学基础上的新治疗手段,目前大多数情况下TMLR只作为CABG或MIDCAB的附加手术,亦用于治疗有较多高危因素的晚期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其缓解心绞痛、提高心功能的疗效已为越来越多的病例所证实,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尤其是不用体外循环的优越性。对冠状动脉纤细或弥漫性病变不适宜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CABG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最近又有PMLR问世,即通过心导管,自心腔内向心外膜方向打孔的方法。尽管如此,有关TMLR后的血流灌注生理,打孔后供血量的测定,激光孔道变化规律及周围微血管演变过程,特别是孔道内膜开口的长期通畅性观察、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 结语
GABG开展30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术期监护、处理、包括
辅助循环的应用,冠心病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不少学者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亦取得与常规手术相似的效果。如前文所述,CABG确实能够延长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减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对左主干、严重双支及三支病变的患者,CABG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MIDCAB与TMLR的应用,不仅减轻了病人的手术创伤,经济负担,更为某些不宜接受体外循环的重危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与机会。对于TMLR,一旦完成基础及临床的大组研究工作,或许能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次新突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