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哮喘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我们的实验拟探讨致敏大鼠肺组织IL-10基因水平表达的变化及与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关系,提供NO对哮喘炎症调控作用的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A组(6只)为正常对照组;B组(6只)为阳性对照组,给予卵蛋白(OVA)致敏和刺激,但不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或左旋精氨酸(L-arg)腹腔注射,以生理盐水代之;L-arg组(C组)、L-NAME(D组)各4只,每天于OVA雾化吸入前分别给予300 mg/kg的L-arg和30 mg/kg的L-NAME腹腔注射。B、C、D组大鼠的致敏及刺激参照文献方法进行,雾化后第7 d留取肺组织。(2)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IL-10 mRNA表达:从肺组织匀浆中提总RNA并定量,进行RT-PCR。IL-10引物浓度为50 pmol/ml,542 bp,5′引物:GAAAACAGAGCTTVAG CATGCTTGG 3′,引物:TTTGAGTGTCACGTAGGCTTCTATGC,5%琼脂糖电泳鉴定PCR引物。然后将PCR电泳图像扫入图像分析仪,分别分析目的电泳带的积分光密度值,再将该值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各组RNA启始量相同,因此目的带积分光密度值越大,说明目的基因的表达量越大。(3) 普通病理观察:随机观察5个视野,用显微镜特定标尺分别测定(40×10)单位面积支气管粘膜及粘膜下嗜酸细胞(EOS)、淋巴细胞数。(4) 肺组织匀浆中NO代谢产物(NO-2)测定:取肺组织冰浴下制作匀浆,留取上清,根据NO检测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统计学处理:各组结果以±s表示,各组间数据采用F检验,显著性检验采用q检验。
结果 (1) RT-PCR结果见表1,图1。阳性对照组大鼠肺组织IL-10 mRNA表达量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L-arg组IL-10 mRNA的表达量弱于阳性对照组(P<0.05),L-NAME组IL-10 mRNA表达量则明显强于阳性对照组(P<0.01)。(2) 各组大鼠气道炎性细胞的变化:每平方毫米支气管粘膜下,阳性对照组大鼠气道EOS为(22.7±4.9)个、淋巴细胞为(34±5.0)个,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0、0.21±0.12)个(P<0.01),L-arg组气道EOS为(28.7±1.8)个,多于阳性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也有增多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NAME组气道EOS为(13.3±3.3)个,少于阳性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 肺组织匀浆中NO代谢产物:NO代谢产物NO-2值在正常组、阳性对照组、L-NAME组、L-arg组分别为(0.32±0.18)μmol/L、(1.22±0.32)μmol/L、(0.68±0.15)μmol/L、(1.56±0.27)μmol/L,L-arg组NO-2含量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L-NAME组NO-2含量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4) 3个致敏组大鼠气道粘膜下EOS及淋巴细胞数目的变化与其IL-10 mRNA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呈明显的负相关(r=-0.673,P<0.01),各组大鼠肺组织NO-2含量的变化与其IL-10 mRNA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也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773,P<0.05)。
表1 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IL-10 mRNA表达变化(±s)
组别鼠数IL-10积分光密度值正常对照组60.0468 ±0.0070阳性对照组60.0296 ±0.0040*L-NAME组40.06858±0.0070△L-arg组40.01665±0.0020▲F值 26.13 注:方差分析q检验,与正常组比较* 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
图1 致敏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