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以及夜生活等都影响着都市人群的睡眠质量。据报道,在我国有40%左右的人曾饱受失眠的困扰,而选择药物治疗,只占36%,其中一半为自服药,只有不到20%的病人去到医院就诊。
1 关于失眠症
11 失眠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睡眠好是健康的标志,而失眠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长达12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失眠使男性易患糖尿病。瑞典Mallon等报道,睡眠维持困难或睡眠时间短,会增加男性糖尿病发病危险,但对女性没有影响[1]。研究者认为,睡眠缺乏可能通过激活应急系统或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而导致糖尿病。
12 诊断标准 根据《睡眠疾病国际分类》(ICSD)第2版的标准,睡眠障碍性疾病可分为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运动障碍、发作性睡病、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的睡眠障碍及异态睡眠等七大类90余种疾病。失眠是最早被认为也是患病率最高的睡眠疾病,在其最新定义中,特别强调两点,首先患者必须有白天不适的主诉,但无法通过实验室检查或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其次,在适合的环境中及充足睡眠时间后症状仍不缓解。在失眠的发病机制方面,提出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的状态。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大类,原发性失眠约占失眠病人的15%,可能与社会、环境及个体因素有关。继发性失眠占失眠病人的绝大多数,其原因主要是:(1)任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躯体疾病,以及所造成的痛苦和不适。(2)酒精、咖啡、浓茶或药物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3)精神疾病,特别是焦虑症和抑郁症几乎均有失眠。(4)在当今社会,药物或毒品成瘾占慢性失眠的15%左右。
2 失眠症的诊断
失眠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有效睡眠不足、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多梦、睡眠后仍精神不振等,特别是老年人的深睡时间减少。对于失眠首先要明确诊断,区分是原发性失眠还是继发性失眠。对于原发性失眠症,以心理治疗为主,适当配合镇静药物治疗。而继发性失眠,首先要以治疗引起失眠的基本疾病或情况为主。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失眠。
3 失眠症的治疗
失眠的治疗分为一般性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三方面。
31 一般性治疗
311 要有良好的睡眠环境 对于失眠的病人应尽可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注意以下几点:(1)布置好卧室,选用软硬适度的床和床上用品。(2)睡眠环境应该是安全、舒适、安静和令人放松的地方,避免外界的刺激,如:光线、噪音、气味等。(3)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卧室温度应在16 ℃~18 ℃。(4)保持室内有足够的负氧离子。(5)人的睡眠方向应顺着地球磁力线方向,头北脚南。
312 减少刺激性物质 酒精、咖啡、浓茶及一些中枢神经兴奋药物(如左旋多巴类药物和外源性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常引起失眠。
313 调整睡眠周期 睡眠时间的长短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就比别人少,特别是老年人。睡眠习惯也非常重要,失眠病人应努力恢复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废除过多的白天小睡。
314 白天多运动 鼓励病人白天参加中等程度的体育运动,或做疗养体操等。
32 心理治疗 各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均可使人失眠,如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以及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等。主要特点是入睡困难,对睡眠信心不足,入睡前先要想今天会不会失眠,能不能睡得着,结果是越想越难以入睡。另外还有一些老年人对睡眠有恐惧感,一旦失眠又非常紧张,这样反过来又影响睡眠。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