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bcl-2免疫组化阳性片,细胞浆着色DAB显色 ×400
图3 PCNA免疫组化阳性片 细胞核着色DAB显色 ×400
二、PCNA在胃癌癌变前后的变化
见表3。在肠型胃癌,PCNA LI在癌时较癌前明显增加(P<0.01);而在弥漫型胃癌,虽然癌变时PCNA较癌前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CNA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图3)。
表3 52例胃癌癌变前后的PCNA LI的比较(±s)
组 别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癌前病变43.94±11.2146.43±10.20胃癌组织54.03±11.5949.23±12.75前后差值10.09±14.59 2.08±14.04t值3.9750.690 三、p53、bcl-2及PCNA在癌组和非癌组中的表达
见表4。p53、bcl-2阳性率在胃癌组癌前病变与非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胃癌组织中p53、bcl-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及非癌组。胃癌组癌前病变中PCNA LI高于非癌组,而低于胃癌组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表4 p53、bcl-2及PCNA在癌组和非癌组中的表达
组 别例数p53阳性 例数
bcl-2阳性 例数
PCNA LI±s
非癌组 56 16(28.5) 20(35.7) 34.06±11.63胃癌组 癌前病变5218(34.6)23(44.2)45.60±10.87△ 胃癌组织5230(57.7)34(65.4)52.96±11.90
注:括号内为百分构成比(%); 与非癌组和胃癌癌前病变组比较,P<0.05;与非癌组及胃癌组织组比较,△P<0.01 讨 论
p53基因是抑癌基因,可使细胞分裂停滞于G1期,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对因DNA损伤而诱发的细胞凋亡来说,p53的表达必不可少〔2〕。而突变型p53不能制止细胞增殖并导向凋亡。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短,而突变后的p53蛋白半衰期明显延长,因而p5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出的p53蛋白一般为突变型〔3〕。研究显示,p53基因异常不仅存在肿瘤中,也存在于胃癌前病变,尤其是异型增生〔4,5〕。我们的结果提示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而在胃癌组与非癌组的癌前病变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不显著。对52例患者癌变前后的自身对照发现,癌前病变p53阳性者18例到胃癌时仍全部为阳性,癌前病变p53阴性发展为胃癌时出现阳性者12例,主要为肠型胃癌;而没有1例癌前病变p53阳性者在胃癌时转阴。发展为弥漫型胃癌者在癌前阴性到癌时基本上仍为阴性(9/10)。提示从癌前病变到癌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p53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且直接相关,特别是在肠型胃癌的发展过程中,p53的作用尤其突出。而在弥漫型胃癌,p53的作用显得并不重要,可以持续为阴性。
bcl-2是在t(14,18)染色体易位断点处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的寿命〔6〕。bcl-2蛋白表达在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中为8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中为65%,而罕见于正常胃黏膜〔7〕。本实验显示在胃癌组中胃癌组织bcl-2阳性率为65.4%,癌前病变组织为44.2%;非癌组癌前病变为35.7%。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对癌变前后bcl-2表达的自身对照发现:在肠型胃癌,癌变前bcl-2阳性者发展为胃癌时仍持续阳性,没有1例转阴,而癌前阴性者癌变时有9例转阳性。提示bcl-2表达与从癌前病变到癌的发展过程直接相关。而在弥漫型胃癌,癌前病变bcl-2阳性者到胃癌时有1例转阴性,癌前病变阴性者发展到胃癌时仅有3例转为阳性,提示在弥漫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bcl-2基因关系不大。
PCNA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生物学指标〔8〕。我们对胃癌组和非癌组癌前病变标本PCN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PCNA LI显著高于后者。说明胃癌患者在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阶段PCNA增殖活性已明显升高。在胃癌和癌前病变PC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