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occurence o f gastric cancinoma. 【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Gene,P53; Gene,bcl-2; Prolifera 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但并非所有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均演变为癌。研究显示,肿瘤是一种基因异常变化的疾病,癌变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存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一系列变化〔1〕。为此,我们检测p53、bcl-2基因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发生和不发生癌变的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标本中的表达,以探讨各指标在胃癌前病变不同转归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材料
1.胃癌组标本:1984年1月至1996年6月间,经胃镜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胃标本病理检查诊断为癌、资料完整的病例共52例,均为男性,年龄62~82岁,平均70.1岁。Lauren分型:肠型胃癌40例,弥漫型胃癌12例。将该组根据不同阶段再分为两个部分:(1)胃癌标本:即经胃镜黏膜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标本;(2)癌前病变标本:在诊断胃癌之前,与癌发生部位相同的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18例)或异型增生(34例)的标本。癌前病变时年龄为60~79岁(平均67.3岁),随访时间为1年~11年5个月(平均为3年8个月)。
2.非癌组标本:所有标本均取自与胃癌组同期检查的患者,其间诊断为中度或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病例共489例,进一步筛选出第一次诊断之后有连续随访结果、且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而未发生癌变、与胃癌组年龄相当的病例共56例作为非癌组,其中肠上皮化生36例,异型增生20例,均为男性,年龄为60~82岁(平均67.0岁),随访时间为1年10个月至11年11个月(平均6年10个月),明显长于胃癌组。
二、方法
p53、bcl-2蛋白表达及PCNA均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抗p53单克隆抗体(DO-1)和抗bcl-2单克隆抗体购于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NA单克隆抗体和LSAB试剂盒为DAKO公司(日本)产品。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阳性对照为已知阳性组织切片在同一条件下反应,阴性对照以正常兔血清代替第一抗体。
三、结果判断:
p53、bcl-2结果按如下方法进行评分:(1)阳性着色程度:无着色为0,浅着色为1,深着色为2;(2)阳性着色范围:无着色为0,着色小于1/3为1,着色大于1/3为2,弥漫性着色为3。然后将以上两项相加为最后结果:大于或等于3为阳性病例。 PCNA计数用PCNA标记指数(PCNA LI): LI=PCNA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总数×100%。
四、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t检验。
结 果
一、胃癌癌变前后p53、bcl-2表达的比较
见表1,2。在肠型胃癌中,癌前p53、bcl-2阳性者到癌变时一直均为阳性,无1例转阴。在弥漫型胃癌,由癌前发展到癌时bcl-2有1例转为阴性。p53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状(图1);bcl-2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图2)。各切片显色分布不均,以片状和局灶性为主,少数为弥漫性分布。
表1 52例胃癌癌变前后的p53表达的自身对照(例数)
癌前病变例数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1816020-34111319合计52271339表2 52例胃癌癌变前后的bcl-2表达的自身对照(例数)
癌前病变例数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2320021-2991136合计52291157
图1 p53免疫组化阳性片 细胞核着色DAB显色 ×40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