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陕西省老年人群Rb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5 0.43 0.57

 

1~3:青年组;4~7:老年组

1 老年组与青年组Rb基因17内含子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二、老年组与青年组Rb基因20内含子位点数目的可变串联顺序(VNTR)区的多态分布

  见表2、图2。68例老年人基因组DNA经PCR检测后,发现多态片段18个,片段大小在390~260 bp之间,频率分布在0.007~0.228。其中>290 bp占90.4%,<290 bp占9.6%,高峰在290 bp(35.3%)。该位点杂合率为0.68,PIC 0.85。青年组分布高峰在300 bp(29.5%)。将老年组基因频率分布与56例青年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老年组VNTR分布为1个峰(290 bp),青年组为2个峰(320 bp和300 bp)。在320 bp和280 bp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表2 老年组与青年组Rb基因20内含子VNTR多态分布

组别 例数 等位基因频率(%) 杂合率 PIC # 390~330 330~320 320~310 310~300 300~290 290~280 280~260 老年组 68 8.8 3.7 16.1 26.5 35.3 3.7 5.9 0.68 0.85 青年组 56 1.8 15.2 8.9 29.5 20.5 15.2 8.9 0.70 0.86

  注:# 单位为bp

 

M:DNA标记物;1~4:青年组;5~8:老年组

2 老年组与青年组Rb基因20内含子PCR扩增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

  讨 论

  Rb基因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位于13q14,是隐性抑癌基因,其产物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10000的核磷酸蛋白。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结合转录因子

E 2 F,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近来发现Rb也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I和RNA聚合酶III的转录作用,控制细胞的生长〔3〕。Rb基因因其突变而失活的现象已在不少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骨肉瘤等中发现〔4〕。

  VNTR、微卫星DNA是人类基因组内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标志。动态突变指DNA中的碱基重复序列拷贝数发生改变而导致的突变。重复序列拷贝数通常有一定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基因将变得不稳定,就可表现出病症或在染色体上出现脆性位点。这种拷贝数改变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稳定性表现在世代间的拷贝数改变;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稳定性表现在同一个体不同组织或细胞系的DNA呈现长度不同的多条杂交带。近年来,在多种肿瘤中均发现有MSI的存在,被认为其与肿瘤的发生有关〔5,6〕。本资料中,陕西省老年汉族人群Rb基因20内含子具有高度多态性,与青年人比较发现,多态片段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多态片段分布改变。有关衰老的“差错灾难学说”认为,在DNA-RNA-蛋白质遗传信息传递的每一步骤上,一旦发生错误,都可形成具有缺陷的蛋白质或酶的分子,日积月累,使细胞功能明显降低,导致细胞衰老和死亡。本组结果可能为衰老的“差错灾难学说”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对Rb基因17内含子多态分布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位点在外显子17下游的21.8kb处,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白种人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A 0.55,B 0.45)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7〕,推测该位点是一个较稳定的遗传标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00126、39700165)

  参考文献

  1,Formasarig M, Viel A, Valentini M, et 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MLH1 and MSH2 germline defects are 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spora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山西省原发性肝癌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
    福建省老年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分析
    江西省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监测
    山西省慢性病死亡监测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