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lung;nosocomial infection;fungal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  结果

    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见表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35 g/L)32例(593%),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指静脉或口服相当于强的松05 mg/(kg·d)以上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超过2周]者18例(333%),合并糖尿病14例(259%)。此外,54例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46例(852%),见表2。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见表3。表1  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基础疾病表2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表3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第七例——全身皮肤硬化,活动后呼吸困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
    13碳尿素呼吸试验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多种呼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穿琥宁治疗小儿反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
    浅论用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小儿反复呼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危险因素及
    颈髓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
    呼气末正压对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无创面罩 鼻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
    营养疗法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2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