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非合理性应用,会造成对用药者的伤害,现就抗生素的临床非合理性用药的误区分析如下。
1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另外,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药物。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的有益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会引起患儿体内菌群紊乱,导致失调,造成免疫力下降。
2 新品种抗生素药效更好
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和自身体质选用抗生素,才能达到个体化用药的效果。如果使用后有效果,还是建议使用老品种的抗生素。相对而言,老的抗生素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比较明确。
3 加大药量病疗效快
抗生素的用药量通常是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此外,医生还会考虑患者本身的机体代谢状态,用药时就得避免使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掌握好剂量,否则患儿易发生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
4 抗生素需要经常更换
抗生素的疗效是有周期性的,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较差,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抗生素的疗效。如果排除以上这些因素,只要加以适当调整,抗生素的疗效就会得到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紊乱,从而伤害用药者的健康;同时不能一见起效就停药,这样非但治不好病,即使病情已有好转,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导致病情反复。其次,频繁换药还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5 抗生素能治疗发热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和发热症状,但是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破伤风、流感等疾病,用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平素容易患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即便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类型,不能盲目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会耽误正规的病因治疗而贻误病情。
6 多药同用更易控制感染
医生通常不主张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因为联合用药会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风险,导致疗效非但不能增加,反而会降低,同时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助长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合并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越高。
7 广谱药效果优于窄谱药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抗生素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以上。另外,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已经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还是选用窄谱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