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肌红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肌红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从而引起不全或完全性堵塞性血栓急性病变,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Q波性心肌梗死(QMI),猝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大约有25%患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有50%的患者没有特异的心电图变化[1],我科从2006年12月~2007年3月住院病例诊断ACS80例,行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旨在探讨对ACS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2007年3月,健康对照组120例,排除肝脏、肾脏、肺脏、血液系统、甲状腺、恶性肿瘤、骨骼肌疾患,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20~80岁,平均(34±12)岁。疾病组因胸痛在我院心内科诊断ACS的住院病人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35~85岁,平均(61±12)岁。其中UAP 23例,NQMI 38例,QMI 19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据冠脉造影分为:(1)0支病变组;(2)单支病变组;(3)多支病变组。均采集静脉血5 ml,分别在入院后即刻、2、4、8、12、24、48 h进行MYO、cTnT、CK、CK-MB检测。

    1.2  仪器与方法  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肌钙蛋白快速测定仪。MYO采用免疫比浊法;cTnT采用双抗夹心法;CK采用连续监测法;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组与疾病组对照  MYO、cTnT、CK、CK-MB在NQMI、QMI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QMI组明显高于NQMI组(P<0.01),MYO在UAP组高于健康组(P<0.01),在CK、CK-MB的UAP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健康组与疾病组在MYO、cTnT、CK、CK-MB的比较  注:*P<0.05,△P>0.05

    2.2  MYO、cTnT、CK-MB敏感度,特异度比较  胸痛发作4 h,MYO诊断ACS敏感度83%,显著高于cTnT和CK-MB(P<0.01),MYO 8 h最高85%,随后下降。cTnT敏感度24 h可达99%,显著高于MYO的敏感度,但与CK-MB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最高的是CK-MB,在4、8、12、24 h平均98.5%与MYO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胸痛发作不同时间心肌标志物敏感度、特异度比较

    注:*P<0.01

    2.3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MYO含量分析  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其他组(P<0.01),见表3。 表3  MYO在冠脉造影中对比

    3  讨论

  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指标有胸痛、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异常,其中两项符合即可。本组研究MYO和cTnT、CK-MB的比较中发现,MYO在心梗组高于心绞痛组和健康组,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CK、CK-MB、cTnT在UAP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YO在心绞痛组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MYO在CK、CK-MB、cTnT更敏感,在心肌缺血阶段即可出现Polanczyk等,在AMI早期,约2 h左右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
    转基因小鼠人载脂蛋白AI基因表达对血浆
    蛋白激酶C在非心脏器官预处理中的作用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热休
    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直接作用
    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和
    白芷细胞外21kD钙调素结合蛋白的生理功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表面 颗粒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 多态性和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
    伴低分子量蛋白尿的高钙尿症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