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发病率高,原因不明,治疗效果差,发病率达30%~80%。现对大庆油田总医院2005年1~12月收住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60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4~88岁,平均65岁,80岁以上4例,60~79岁15例,40~59岁38例,14~39岁3例。病程5~30天。
12 临床表现 胸闷20例,气短35例,心悸22例,咳嗽33例,夜间不能平卧41例,呼吸困难26例,部分患者伴有纳差、恶心、腹胀和头晕、乏力。入院收缩压≥140 mm Hg 18例,舒张压≥90 mm Hg 10例,低血压2例,颈静脉充盈或怒张25例,下肢水肿36例,肺部湿啰音、哮鸣音34例,肺水肿6例,肝脾肋下1~5 cm 17例。以冠心病收入院13例。
13 心功能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1级2例,2级8例,3级19例,4级31例。
14 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15例,低血压2例,肝功能损害10例,胸腔积液20例,心律失常34例。
15 辅助检查 X线胸片示心脏扩大46例,胸腔积液20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4例;房、室性早搏11例;房颤12例;束支传导阻滞7例;左室肥大13例;室内传导阻滞26例;ST-T改变38例;异常Q波9例。动态心电图示:发现房室性早搏15例;发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短阵室速各3例。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内径和舒张末内径均扩大,分别为(5043±10)mm,(6652±89)mm;左房增大7例,室间隔厚度(935±15)mm,左室后壁(826±13)mm;EF<30%21例;30%~45%28例;>45%11例;FS<25%42例,FS>25%18例;心包积液(>1 cm)3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9例。
16 生化检查 LDL平均683 ng/dl;BNP 125~1300 pg/ml,肌钙蛋白轻度异常6例,最高达054 ng/ml。
17 治疗方法 60例均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分别选盐酸贝那普利5~10 mg每日1次,西拉普利25 mg,安博维150 mg,缬沙坦80 mg;有β受体阻滞剂应用指征者用倍他乐克625~125 mg,每日2次口服,最大剂量为50 mg,每日2次口服。1例室速给予利多卡因转律后并维持,用地高辛46例,利尿剂螺内酯口服52例,静脉注射速尿38例,抗血小板聚集剂药阿司匹林49例,抗凝剂华法林7例。12例重症用米力农5~10 mg/d,5~7天为1个疗程,治疗1~2疗程;用多巴酚丁胺8例。
18 结果 60例中,好转出院51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2例。住院5~42天,平均115天。
2 讨论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左室或双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损害为特点的心肌疾病。DCM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猝死率高,5年内病死率15%~50%[1],美国应用对该病晚期的诊断标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病率为365/10万[2]。
DCM临床表现多样化:可无症状,但超声检出收缩功能不全,同时伴心腔扩大,心肌重构与心室间收缩不同步;窦性心率时QRS间期大于120 ms;各种心律失常;扩大心腔内血栓形成、脱落,形成重要脏器梗死;心源性猝死。
结合以上临床资料对DCM有关治疗分析如下:针对DCM的各个阶段进行治疗:(1)UCG显示收缩功能损害,心腔扩大但无临床表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