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除了发病率低外,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可达50%[1]。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速度、范围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表现多样性。本组患者出现头痛为首发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意识障碍同时存在。很容易和动脉性卒中、脑脓肿、脑肿瘤、脑炎及良性颅内压增高等相混淆,造成误诊误治。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认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高凝状态所致,如全身衰竭,脱水,慢性消耗性疾病,妊娠,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手术,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长期口服避孕药等,还有一部分无诱因或危险因素。颅内静脉系统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首先颅内静脉壁很薄,平滑肌少,没有静脉瓣及神经支配,静脉血可逆流[2];其次颅内外静脉有丰富的吻合支,颅外的感染可直接通过这些通道引起颅内感染。还有颅内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压力低,一旦形成血栓易引起扩散[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出现颅内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是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造成脑脊液回流受阻,静脉系统内淤血,静脉压升高,代谢产物滞留,导致血管壁受损,容易出现出血性脑梗死和脑水肿,而非动脉阻塞的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的占位效应反过来可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脑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三者可合并发生互为因果,后果严重者可致死亡[4]。所以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因其为无创性及利于随访,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该病的明确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法确诊及有介入治疗指征的病人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参考文献】
  1 李存江,王桂红,王拥军,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02,35(2):65-67.

2 任连坤,徐蔚海.神经科疑难病例讨论,第2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41.

3 林卫红,吴江,刘群,等.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及纤溶治疗临床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6):353-354.

4 侯玉仲.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医学荟萃,2002,8(3):177-17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