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为主的机体多种组织器官出现功能紊乱的一组症状。因此,CFS是重度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6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免疫系统异常对于CFS的病理机制,不同医学专家提出了多种学说[3]。但至今仍难以确定CFS与病毒感染、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活动等异常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笔者曾对亚健康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免疫学研究,发现亚健康人员IgG、IgA、IgM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显著降低[4],CD3、CD4、CD19显著降低[5],Ag-NORs(酸性非组蛋白转录活性)降低[6]以及淋巴细胞凋亡率上调[7];表现为免疫系统存在某种程度的功能障碍,支持CFS病理机制中的免疫系统异常学说。故认为CFS称为“慢性疲劳免疫功能低下综合征”更为确切。
7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前已述,CFS是重度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而“过劳死”则是CFS的最后结局。“过劳死”一词缘自日本,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导致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恶化,进而引起脑血管或心血管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使患者死亡。CFS中的严重者有可能出现然死,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不能及时缓解,出现积劳成疾,过劳猝死。社科院社科文献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一份追逐了10年的“知识分子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与10年前相比下降了5岁,“强大的就业压力,工作回报过低与潜在价值观的矛盾导致中国人才不断透支生命”。并称“在这个年龄层次,是具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背景疾病发生的危险时期;而这一时期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只要有过度疲劳等诱因,就容易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本文在CFS有关症状的调查中,疲劳乏力者高达100%,腰酸背痛占54.2%,精力下降占52.2%提示:疲劳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是潜伏在人体内部的“隐形杀手”,它以积劳成疾的“慢性自杀”方式迫使机体向疾病、死亡迈进。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惊呼,为什么自己也会患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甚至癌症时,那么,疲劳就是当初被你忽视的罪魁祸首。
8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建议慢性疲劳综合征重在预防,祖国医学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由于此病和身心过度疲劳有关,所以,在现代生活中应当把工作和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当做有趣的事情,尤其在心理上别太累。爱迪生一生的工作时间相当于常人的138年,而他本人说他一天也没有工作过,天天在玩,他是带着玩的心情去工作。人的生活应当丰富多彩,当头脑发木、记忆力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迅速下降,出现CFS的表现时,应当改变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学会放松,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治疗主要是减轻临床症状,有些方法对某个病人有效,但对另一病人可能无效,所以,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减轻疼痛的药物。美国科学家用肉碱在治疗此病中得以满意的效果。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瑜伽、太极拳、理疗、疗养、催眠术和生物反馈方法,经过治疗和调理,大约2/3的病人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并恢复到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Fukuda K,Straus S,Hickie L,et al.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definitiom and study.Ann Intern Med,1994,121(8):953-959.
2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
19(1):10.
3 张智君,唐日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及研究展望.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83.
4 范纯武,赵锐,周刚,等.亚健康人群体液免疫状态分析.中华临床医药学杂志,2006,4(51):1506.
5 范纯武,赵锐,周刚,等.淋巨细胞亚群与老年亚健康的研究.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杂志,2006,3(10):23.
6 范纯武,周刚,赵锐,等.亚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活性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