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教学 |
|
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对毕业后已从事全科医学的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在经过规范化的全科医学培训优秀者,按有关规定申请专业学位。其次是课程内容的改革,现在的教材多偏重于生物医学知识的介绍,缺乏必要的更新发展,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相互渗透不够,学生仍在传统模式下看书学习,很难成为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优秀全科医务人才。因此,要加强并增添医学人文[9]、社会预防医学课程,使医学生建立起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营养学等方面认识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并在临床专业实习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幅度增加选修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内容及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和方式,并为将来成为全科医生打下良好基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在各个教学医院设立全科医学门诊科。并派医德好、技术精者作为指导教师,这是因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学校应为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使他们在校期间能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对全科医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积累一定的经验。此外,教学医院全科门诊的开办,不仅可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可以改变人们对全科门诊的偏见。这为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为已毕业的学生提供再教育机会。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因此各个医疗和医学教育单位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对已从业的全科医生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3)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相结合。社会实践是学校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这是大学生联系实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疾病和适应全科医学模式变化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多地接触患者。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介绍各学科研究发展的最新动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将有助于专业人才素质的迅速提高,使学生通过自身探索和教育而懂得“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首先要把患者当成特殊的服务对象,懂得尊重患者的人格才能顺应全科医学模式的需要,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更多懂得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知识的优秀专业全科医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2 吴春容.全科医学与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6):376-377.
3 宋前流,国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现代实用医学,2002,14(2):103.
4 魏平,汪寅章.对新世纪医学目的及发展趋势的一点反思.医学与社会,2001,14(1):38-41.
5 吴斯金.讨论专科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医学与社会,2000,13:49.
6 杨秉辉.医学中心与全科医生.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1):2-3.
7 张双德.对医学院校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4:35-37.
8 门寒,韩建军.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全科学,2006,9(3):185-187.
9 唐文,谢松龄,庞康利,等.我国医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现状与探索.医学与哲学,1998,19(6):294-297.
上一页 [1] [2] [3] 上一个医学论文: 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6例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氧气喷射雾化吸入万托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