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溶解血栓和降低高凝状态以及加快侧支循环形成作用。即每天将10~25万u尿激酶稀释至20 ml交替穿刺颈动脉(首次剂量为25~50万u),10~15 min缓慢注入,5~7天为1个疗程。 6.2 静脉窦置管溶栓 (1)适应证:适用于以静脉窦血栓为主(急性者最佳),但不合并静脉窦狭窄。(2)方法:股静脉置管,将微导管置于上矢状窦或直窦内,其微导丝和微导管均具有机械性破栓作用,紧接着用微量泵输入尿激酶100万u/d,使药物充满于血栓的静脉窦中,5~7天后拔出导管,复查DSA了解静脉窦通常情况。
6.3 静脉窦置管溶栓及颈动脉溶栓 (1)适应证:适用于静脉及静脉窦血栓。(2)方法:先行静脉窦置管溶栓以疏通静脉窦,再经颈动脉溶栓,既能溶栓而使静脉及静脉窦再通,又促进侧支循环的改善。
6.4 静脉窦置管溶栓及静脉窦成形(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 (1)适应证:①慢性静脉窦血栓,经静脉窦内溶栓无效;②静脉窦局限性狭窄;③狭窄远端与近端必须具有一定的压力差。(2)方法:在静脉窦成形前,需先行静脉窦置管溶栓,以清除可溶解的血栓,为支架置入(不接受支架者,行球囊扩张术)做准备。
6.5 抗凝治疗 这是CVT的基础治疗,其他治疗均需在该前提下进行。在上述治疗后3天内,肝素钠1.25万u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点,7~8滴/min,同时,口服华法林2.5~5 mg每日1次,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度(PA)的结果,调整华法林的药量,将PT和PA控制在正常值的1倍左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2.5之间。华法林可应用3~6个月,或1~2年。
6.6 脑静脉系血栓出血的治疗 脑静脉系血栓出血的原因:血栓是根源。只有化解血栓,使静脉回流途径再通,降低脑静脉内的压力,防治血肿继续扩大的影响。脑出血既然是血栓造成的,那么溶栓和抗凝治疗就是当务之急。
6.7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CVT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过度溶栓及抗凝治疗引起的颅内出血和穿刺局部出血:(1)颅内出血以渗血为主,其预防主要是在治疗中控制溶栓及抗凝的力度,将PT控制在20~25 s,PA控制在30%~50%,INR控制在2~2.5。发生出血处理方法:先用鱼精蛋白、维生素K、6-氨基己酸中和抗凝及溶栓药物作用。如保守治疗无效,可开颅手术。(2)穿刺局部出血,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的时间;严格控制抗凝及溶栓后的凝血指标。(3)防止留管侧下肢弯曲引起导管打折,否则可引起渗血。总之,上述CVT的治疗,个体化的应用经颈动脉溶栓、脑静脉窦置管溶栓和静脉窦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