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移植手术1 210例的麻醉管理经验 |
|
张燕平 郭志荣 李树人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特别是肾脏移植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良好疗效。我院自1973年12月~1996年4月共作肾移植手术1 210例,现将有关手术的麻醉管理及有关问题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1 210例患者中男791例(占65.3%),女419例(占34.7%)。年龄16~62岁,其中16~20岁57例,21~40岁797例,41~60岁332例,61岁以上24例。病因:慢性肾炎1 160例(占95.86%),多囊肾、肾动脉狭窄及肾盂肾炎等50例(占4.14%)。本组肾移植患者各器官系统受损情况见附表。 术前以肾性高血压和肾性贫血为主要并发症。血压最高达230/160 mmHg(1 kPa=7.5 mmHg)。术前患者血红蛋白为18~90 g/L多数为40~60 g/L。非蛋白氮增高了21 mmol/L以上者649例,二氧化碳结合率多为13.5~18.0 mmol/L,血清钾经透析后多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2.方法:本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过的血透析,次数为1~131次,最后一次血透析距麻醉手术时间6~24小时。(1) 麻醉前准备:术前均进行血透析治疗,使尿毒症有所改善,高血钾得到纠正,并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对肾衰都合并有高血压、水钠潴留及中毒性心肌改变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肌肥大、心包积液、肺水肿和胸腹水等症状
附表 肾移植患者在肾移植前各器官及 系统受损情况
受损器官及系统 例数 百分比(%) 心血管系统 肾性高血压 1165 95.87 心脏扩大 548 45.28 心功能不全 443 36.6 左心衰竭 57 4.7 心包积液 13 1.07 呼吸系统 肺部感染 75 6.2 肺气肿 6 0.5 胸水 14 1.2 消化系统 GPT异常 67 5.5 腹水 23 1.9 脾大 3 0.2 HBsAg阳性 136 11.2 血液系统 肾性贫血 1196 98.8 血小板<10万 231 19.1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569 47.0 代谢性碱中毒 3 0.2 高钾血症 67 5.5 低钾血症 28 2.3 高钠血症 58 4.8 低钠血症 194 16.0
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饮食控制和对症治疗。对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等症状者,术前用叶酸、多种维生素、止血剂,提倡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必要时输全血,改善全身状况,提高肾移植的成活率。对常合并有感染的患者,注意控制和预防感染,麻醉穿刺时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前免疫抑制药的应用:用尸体肾者,术前一天开始,每日用硫唑嘌呤100 mg。术日麻醉前给地塞米松60 mg,环磷酰胺200 mg。(2) 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本组以连续硬膜外麻醉为主,阻滞范围易调控,对呼吸及循环系统抑制少,肺部感染机会少,同时肌肉松驰并能满足手术的需要。穿刺点为T12~L1或L1~2 间隙,向上置管。亦有选用两点穿刺置管,麻醉范围以T8~腰骶段。硬膜外麻醉不成功可改为全身麻醉或连续腰麻。1 210例患者中,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 171例(占97.5%),用2%利多卡因与0.7%地卡因右旋糖酐(1:1)合剂11~12 ml左右。辅助用药:杜冷丁50 mg,氟哌啶5 mg配成5 ml分次用。当患者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时,硬膜外穿刺置管易出血及形成血肿时,可选全麻,采用静吸复合方法,用安定镇痛合剂诱导,静脉给依托咪酯0.3 mg/kg后行气管插管,用芬太尼镇痛,异氟醚或安氟醚吸入辅以少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全麻要求无痛、肌松、经过平稳、无并发症,尽量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维持血压平稳。术中管理:强调麻醉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充分供氧,注意调整血容量。在手术过程中,血压较术前下降时,晶体入量控制在300 ml以内,以输全血为主。在输[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
|
|
|
|
|